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金源-大陸引領現狀 韓國贏得現狀 台灣輸掉現狀
2014/11/14 16:39:41瀏覽286|回應0|推薦0

20141114 中時電子報/ 林金源

多年來,台灣一直糾纏在國家認同的難題裡。由於資訊不足、心態偏頗、討論不完全,統獨爭議的結果,不但傷了和諧與互信,也沒找到可長可久之道。內耗、白忙的結果是:多數人不敢獨,不願統。「保持現狀」遂成為看似頗具智慧,又可忘卻眼前煩惱的一項選擇。

多種民調顯示:「保持現狀」是台灣勉強獲取的唯一共識。它也是長期執政的全台最大黨國民黨之兩岸政策基調。近來許多民調甚至出現「永久保持現狀」選項,且獲取約半數民眾青睞。

現狀究竟是什麼?現狀真能永久保持嗎?如把近日發生在周遭、與台灣相關的國際大事列舉,有識者都會為「保持現狀」的主張與心態,感到羞愧與不安。

北京意氣風發,大開大闔。從倡議亞太自由貿易區、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再到建構新型中美大國關係、主導此次APEC,中國已成國際社會舉足輕重一員。對照美式民主製造出來的跛鴨總統歐巴馬,以及玩弄民粹、搞砸中日關係又急於修補的安倍首相,習近平的不卑不亢、氣定神閒,也提醒世人除了西方民主之外,還有一套以民為本的中國模式,值得參考。

另一方面,與台灣長期處於競爭地位的南韓,則與大陸完成FTA實質談判,此約預計明年生效。中韓FTA簽署後,南韓FTA覆蓋率將提升至62.56%,加上其它正在談判且將簽署的FTA,覆蓋率將達8成以上。反觀台灣,即便加上ECFA早收清單,覆蓋率僅9.69%。不僅貿易戰中已居弱勢,又把首要的大陸市場讓給南韓,此後企業在台投資與薪資提升動能都將因此受損。

在此風雲詭譎的時代,經濟「現狀」為何?

中、美對比,美國經濟規模在1990年時,約為中國大陸的14.35倍。到2000年降為8.23倍,預估到2014年會再降至2.08倍。根據前述趨勢,中國取代美國,成為第一經濟體,指日可待。

兩岸對比,大陸經濟規模在1990年時,約為台灣的2.46倍。此數字到2000年升為3.66倍,預估到2014年會再升至16.27倍。

台、韓對比,南韓經濟規模在1990年時,約為台灣的1.54倍。預估到2014年,此數字將增為2.57倍。如以每人GDP取代經濟規模,重複前述的兩兩對照,所獲結論亦頗類似。

政治層面的「現狀」,其轉變更是巨大。

1971年以前,台北的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坐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席位上,享有否決權。大陸上文革方興未艾,北京仍在摸索發展道路。文革的動盪,強化國民黨政權正當性。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如火如荼。親歷國共內戰的許歷農,祖墳被刨親弟枉死的王作榮,一武一文,堅定參與反共復國的行列。美國不僅連續提供15年巨額美援,協助台灣經濟,更以實際軍事行動,捍衛台灣國防。

1971年之後,台北的聯合國席次被北京取代,大陸逐漸成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領袖,台灣則陷入不知自己是誰的認同危機。改採聯中制俄戰略的美國,對待兩岸的態度丕變。文革的結束與改革開放的推行,讓原先堅決反共的許歷農,無共可反。大陸的持續進步與發展,讓王作榮放下家恨,衷心讚賞漢官威儀的重現。911、伊拉克危機和金融海嘯,陸續侵蝕美國國力與獨霸地位。美國越是引日制中,越是凸顯美、日與中國實力的此消彼長。

民眾只要打開眼、耳,就會發現亞太「現狀」從未「保持」,而且引領現狀不斷改變的正是中國大陸。美、日聯手尚且無法阻擋此趨勢,韓國順應時勢,則成現狀中的贏家。反觀台灣,在綠營操弄「保持現狀」迷信,以及藍營怯懦畏戰之下,逐漸被邊緣化而不知、不悔。

「保持現狀」是荒謬、不負責的主張。因為現狀,從未保持。

(作者為淡江大學副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895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