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7 20:42:35瀏覽221|回應0|推薦0 | |
【聯合報╱范世平/台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台北市)】2014.11.17 去年APEC,蕭萬長與習近平互動熱絡,加上王郁琦是我國首位與會的陸委會主委,並與張志軍首度會面,創造了兩岸關係的高峰。 事隔一年,蕭習會雖行禮如儀,卻是消沉落寞;王張會也只強調雙方都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回到馬政府上台之初的原點。 當前北京對台政策似乎出現矛盾。七月蔡英文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如果打好選舉,「連中國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此言一出讓北京甚為不滿,大陸豈能被蔡英文牽著鼻子走。然而, 如果說大陸已「超越藍綠」,而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但習近平卻在 特別是當環球時報10月27日大幅報導在台陸生遭我情治機關吸收,引發兩岸軒然大波; 由於習近平上任後積極打貪與集中權力,內部有人不滿。而習上台後兩岸關係因三一八學運而受挫,加上張顯耀案與馬總統發言支持香港民主,故有人拿習的對台政策「放炮」,要求對台強硬,藉此宣洩不滿。而習為了政局穩定,讓他們出出氣,對台立場也趨強硬,順便藉此表達對台灣的不滿。至於屬於「鴿派」的國台辦體系,則在這場政策主導賽局中暫居下風。 此外,大陸認為當前國民黨要在兩岸關係有所突破相當困難,而蔡英文在2016年有勝選機會,如果等到民進黨上台才「冷處理」兩岸關係,除顯示對台工作過於被動外,更凸顯習近平對台的失敗。倒不如早一點降溫,讓北京在2016年大選中「完全脫身」,將對台工作成敗與國民黨勝選與否脫鉤。 然而,當北京冷處理台灣,卻在這次APEC與韓國簽訂FTA。執政黨當然著急,但三一八學運後台灣社會形成強烈的「反中」與「反商」氛圍,加上朝野對立,政府要「規勸」民眾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只會被視為「恫嚇」;郭台銘等企業家希望儘速通過「服貿協議」,也只會被視為「自肥」。 所以當前唯一的解套方法,恐怕是產、官、學、政黨與公民團體好好坐下來,理性探討兩岸關係的走向,客觀評估習近平時期的中國發展與台灣定位,進而凝聚共識。政府應委託公正的第三者召開「兩岸關係國是會議」,民進黨若真想在2016年執政,就不能再說這只是國民黨的場子而拒絕參加。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