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11 20:07:36瀏覽339|回應0|推薦1 | |
【聯合報╱王精誠/恆春半島六鄉鎮旅北同鄉會會長(新北市)】2014.2.11 高中歷史課綱調整引發意識形態對立。要釐清這種歷史事實、歷史認定與歷史教育無止境的爭論,其實很簡單,只要把爭論區分為主觀認定與客觀論定兩部分,切割處理,即可梳理清楚。 基於意識形態而產生的主觀認定,誰都不必想說服誰,就讓他百家爭鳴,愛怎麼說就怎麼說,重點是客觀論定這部分。 舉例來說,二次大戰前後,日本強行占領的地方包括韓國及南洋地區,全部稱之為殖民地統治,舉世皆然,連日本自己都不諱言那是殖民統治,唯獨在台灣不叫殖民統治?這是說不通的。 把客觀論定的場域拉回到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傳統的中日戰爭史,以120年前的甲午戰爭為中日第一次戰爭,以八年抗戰為第二次中日戰爭。然而,就發生在恆春的歷史而言,中日之間的第一次戰爭不是甲午戰爭,而是發生在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因為中日雙方有交戰事實,有大量死傷,有勝負結果,有雙方政府簽訂和約,以及賠款50萬銀兩換得和平的事實。所以那是不折不扣的中日第一次戰爭,而且,是中日雙方是在中國領土台灣打的戰爭,而不是中日雙方在無主領土上打的戰爭,這三次戰爭是一系列的中日之戰。 牡丹社事件並未因戰爭結束而落幕,它讓清廷警覺,而催生了在恆春興建中國式的護城,成為台灣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式古城,古城無言,它只告訴你「我是屬於中國的」。單從這兩個客觀史實的陳述,你就不得不承認,台灣原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割讓給日本,就是殖民統治,稱之「日據」,是最貼切的立場表達,二次大戰後,台灣歸還中國,就是「光復」,這些客觀論定,竟被無端的「主觀認定」所推翻,搞到積非成是。 以客觀論定遏止主觀認定的爭論,方為正本清源之道,單舉恆春聯繫中、日、台三方的兩件客觀史實,作為說明與證明。
噍吧哖英魂 國家級紀念
中國時報 葉沂 1915年爆發的「噍吧哖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西來庵事件)差1年就屆滿百年,這次事件不管是從持續時間、影響範圍、死傷人數,都遠甚之後的霧社事件,後者因為電影《賽德克.巴萊》廣受矚目,但「噍吧哖事件」卻因政府、學界長期的不夠重視,致使先民的英烈事蹟隱而不彰。 「噍吧哖事件」死傷人數不易估計,學者 對於如此慘烈的抗日事件,相關的戰場、被屠殺村落、審判行刑場域仍可見其遺蹟,在高雄、台南山區也有20餘處紀念碑、祠廟,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台南市玉井區入口的「噍吧哖紀念公園」及虎頭山的「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沿著進入玉井的84號快速道路,在進入玉井市區前的三叉路口有一座小公園,這就是「噍吧哖紀念公園」,一粒代表玉井的大芒果映入眼簾,卻少有人會留意隱沒在樹叢下紀念碑。 由台三線進入蜿蜒的山區道路,不到10分鐘就可以抵達虎頭山頂,這裡是「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所在,約莫一兩百坪,是一個視野極佳的高地,在此可以鳥瞰玉井、楠西盆地,也難怪會成為抗日軍制高點。前台南縣政府所立的碑文寫道:「於今國土重光,遊人每至虎頭山下,憑弔噍吧哖古戰場遺跡,緬懷先烈之英靈,常不禁愴然而涕。」 遊客也許會瀏覽這一段文字,但不太可能勾起為義戰而死者的悲情,因為民眾對於整個事件只剩這一名稱的模糊印象,甚至生活在台南市的青年學子也可能不知道在百年前,這裡曾有過一段血染山谷的史詩!現在絕大部分遊客到虎頭山是為了在毗鄰紀念碑的庭園餐廳喝咖啡。 抗日遺蹟尚在, 地方人士要求對遺蹟盡力維護,如對江家古厝任其崩壞,頗有怨言;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應更重視「噍吧哖事件」,應將 紀念館的籌設已是遲來之舉,全台各地有甚多的文史館,如果「噍吧哖事件」這一最大的武裝抗日事件,連紀念館都付之闕如,豈不愧對死難者英魂?又如何教育青年學子認識這一塊曾被異族蹂躪的土地? 距離玉井不到30分鐘車程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2009年由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主政辦理,園區在烏山頭水庫之內,占地 中央政府不能袖手旁觀,應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成立國家級的紀念館,這是真正地認識台灣,也是虔心地告慰為義戰而死的英靈,如果不如此,噍吧哖死難冤魂,在百年之後恐怕仍難安。 (作者為民間學者)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