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常有雷雨的夏季,對飛機或機場中的作業人員、車輛而言,雷擊都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天氣狀況。
今年4月時,一架香港快運班機從香港飛往臺中,起飛後機長感覺機身遭雷擊而立即返航檢修。六天後,桃園機場發生啟用三十多年來的首次機坪遭雷擊事件,造成A2機坪鋪面一直徑20公分、深5公分的坑洞,不得不關閉機坪,緊急修補坑洞。
桃園機場公司表示,機場的主體和機坪投光燈上,均裝設避雷針,且機場有一套「雷雨警告通報系統」,如果桃園航空氣象臺的氣象雷達偵測到機場半徑3∼8公里內有雷雨胞,機場就會發布「雷雨警報」;如果研判機場半徑3公里內有雷雨胞,就會發布「雷雨當空」警報,對飛機、車輛、作業人員以燈號和蜂鳴器示警,通知注意安全。
這次雷擊機坪處,離航廈一百多公尺,鋪面平整沒有凸出處。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任何均勻物質的電荷分布也會有極微小的差異,機坪如果電荷分布不均,電壓最高的那一點,就可能遭到雷擊。至於是哪一點的電壓最高,純屬機率問題,很難事先察覺。
而為了避免機身的靜電引起火花,造成油氣爆炸,飛機落地加油時,飛機、加油的油車和油槍都必須接上「搭地線」,此動作是重要的安檢項目之一,以確保三者都有放電,避免意外。
通常為了防止飛機遭雷擊,會在機翼上裝設靜電刷,以釋放電荷。靜電刷與避雷針的原理不同,靜電刷是「釋放過多的靜電」;但避雷針是「把電吸引過來」,藉由針的特性,以尖端高密度的電荷吸引雷電,再藉由銅導線將引來的電導入地底,銅導線在地底接有一塊銅片電極,透過銅片就能讓電流導入地下。
擁有四十年飛航經驗的中興航空顧問林子文表示,雷雨可分為季節性雷雨和地區性雷雨。雷雨好發季節主要是在春夏之交,而像夏威夷、新加坡、東南亞地區的海島地形,也常出現雷雨。
林子文表示,「任何飛機都不願意闖越雷雨區」,一旦進入雷雨區,飛機會遇到大雨、閃電、冰雹、亂流等各種異常天氣。現代科技發達,飛行前駕駛拿到的航圖,都已藉由衛星標示出航線中可能遇到的雷雨區,且飛機上也有空用雷達,能根據水氣密度偵測雷雨區的狀況。
飛行員最怕在晴空中遇到一大朵雲,如果飛機進入這種強烈上升氣流形成的雷雨區後,不但會遇到風雨雷電,甚至飛機出了雷雨區,恐因緊跟在後的下沉氣流而使飛機往下落。因此飛行員知道航線中會遇雷雨區時,飛機會多加一些油,以供飛機繞道避開雷雨區,絕不跟雷雨正面衝突。
不過,飛機上的電子儀器,倒也不容易因雷擊而完全失效。一般飛機的正、副駕駛座各有兩組儀表顯示器,如果其中一人的一組儀表壞了,另一組儀表也可以呈現完整的資訊;如果運氣太差,四組儀表都被雷擊壞了,飛機上還有一套傳統指針式儀表可供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