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生於貴族書香之家,年少時即有文才,婚後與丈夫趙明誠志趣相投,感情彌篤。可惜政治環境變遷,靖康之難後,迫使她從幸福美滿的日子走向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們先避亂江南,因此喪失了許多珍藏的金石書畫文物;其後丈夫病死,李清照只能在淒苦孤寂中度過晚年。儘管生活艱難,歷盡滄桑,卻也促使她的生命與時代脈動更緊密結合,讓她的藝術才華得到更廣闊的揮灑空間,創作出許多血淚凝織的佳作。
早期作品開朗明快,描寫閨閣生活
〈怨王孫〉呈現秋日風光
李清照的詞風以宋室南渡為分期。早年的她生活優裕,抱持著欣賞並珍惜的態度觀照世界,詞作主要以閨閣生活為題材,表現出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此期詩人的內心相當閒雅、歡快,如〈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闋詞寫李清照於秋末遊湖時,所見的景緻與感受。歷來寫秋景的詩文多蕭瑟悲涼,像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另有版本寫為「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讓人感受到遊子秋日思鄉斷腸的愁緒。但李清照卻以輕柔的筆觸,呈現秋日清新可愛的湖光山色,末句的「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寫出詩人對美景的留戀,但作者不說是她愛好水光山色而捨不得離開沙鷗白鷺,反而從鷗鷺不願人們結束遊興、提早返家寫起,用擬人法將靜態的景物和動物連接,描繪出詩人與自然風光的繾綣之情,使詞作別具新意。
〈醉花陰〉思念丈夫的愁緒
詩人對於秋日風光的描繪,隨著年齡的增長、事物的變遷,以及時局的更迭,而出現了筆調上的差異。像是〈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闋詞上片渲染出哀愁淒涼的氣氛,而夜晚的涼意更增添詩人內心的抑鬱與孤寂;結尾運用誇飾法,強調銷魂的相思苦,使秋閨的寂寞躍然紙上,文筆構思新穎,意趣高雅。而從詞意來看,這篇詞作是描寫李清照在重陽節思念丈夫的愁緒,描述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出淒涼寂寥的氛圍,以及對丈夫深摯的情意,在描寫秋思的眾多作品中別具一格。
元代伊士珍的《瑯嬛記》中記載著這麼一段故事:李清照在重陽節時,作了〈醉花陰〉一詞寄給丈夫,聊表思念之情。趙明誠對妻子的詞作讚嘆有加,自嘆不如之餘,也激起了好勝心,於是明誠謝絕一切訪客,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完成了十五首作品,他把這些作品與妻子的作品雜放在一起拿給友人陸德夫品評。德夫再三玩味後,說道:「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追問是哪三句,卻聽他回答:「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李清照的作品呢!由此更可見李清照寫作的獨特性,用語精煉、格調清新,語言明白如話而情味深長,影響後世極深。
〈一翦梅〉抒寫離別之情
〈一翦梅〉是李清照抒寫離別之情的一闋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根據《瑯嬛記》記載,李清照才新婚不久,丈夫明誠就到遠方求學去了。她非常捨不得與丈夫離別,於是找來一條漂亮的手帕,寫下〈一翦梅〉送給丈夫。全詞移情入景,藉由景物的描繪,透露詩人心境的寂寞惆悵。上片表達詩人對鴻雁傳書的殷切盼望;下片訴說相思之情,使相隔兩地的有情人同感憂愁。其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更是後人廣為傳頌的經典佳句,把作者想忘卻忘不掉的相思,透過臉部表情的剎那變化,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李清照的詞作中,這類描寫閨愁的作品占了絕大多數,有寫離愁別恨,有寫傷春悲秋,篇篇精品,字字憂愁,表達出詩人多愁善感、柔情似水的一面。
後期作品濃愁別緒,描寫祖國思念 〈添字醜奴兒〉表達對故國的眷戀
相較餘前期的纏綿相思,李清照後期的詞作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感,表達出她對故國舊事的眷戀。靖康之難後,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逃難,由於心念故土,連作夢都夢到故鄉;在流亡的日子裡,李清照有時又須與丈夫分離,心情更是悵惘寡歡。因而此時的作品雖有思念丈夫的離愁,更帶有慵懶失意、淒涼茫然的情懷,如〈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闋詞可以明顯看出是南渡後的作品,使用移情手法,不僅寫出芭蕉的情態,也透露著訴不盡的情意。「雨中芭蕉」是文人寫孤獨惆悵的愁思,或在思鄉懷人之時,常用的典型形象,例如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以及李煜〈長相思〉:「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都是藉著雨打芭蕉葉的淅瀝聲,描寫對祖國故園的深切思念。
〈行香子.七夕〉成與夫永別之作
〈行香子.七夕〉:「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纔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此闋以七夕為主題,藉由牛郎、織女的故事,抒發作者與丈夫的相逢之難及離愁之濃。西元
1129
年,李清照夫婦本想於離亂中相依為命,但趙明誠卻接到聖旨授予官職而不得不匆匆出任,李清照一面得強忍相思之情,一面又深受身處異鄉之苦,同時更為往後 的處境擔憂不已,於是在七夕時,寫下這闋淒婉動人的詞作。怎知,命運捉弄人,8
月 18
日,趙明誠因染瘧疾而驟然辭世,此闋竟成李清照與丈夫的訣別之作。
作者以倒敘的方式描述七夕的愛情傳說,上片「正人間、天上愁濃」點出整闋詞的情意,因為「關鎖千重」,故兩人無法相逢;因「經年纔見」,故相思之情更加哀戚!藉由揣想牛郎、織女於七夕相會的此情此景,再回顧自己與丈夫想見而不得見的情況,不是正好相同嗎?
下半闋「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以七夕不穩定的天氣,暗喻國家情勢如風雨飄搖,而這也正是不能和丈夫長相廝守之因,更是善感詞人的內心暗示──因時局動盪而五味雜陳的心情,與「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相呼應。無怪乎作者在首句即寫下「正人間、天上愁濃」的沉重心聲! 〈鳳凰臺上憶吹簫〉懷念丈夫之作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是一闋寫別情的詞,是詩人懷念丈夫的作品,上片重點是離懷別苦,下片是幾段新愁,呼應上片的「新來瘦」。整闋詞寫得婉麗淒美,在靈秀中寓意沉鬱,是李清照作品中的上選之作,後人評價極高。清末詞家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即說:「『新來瘦』三語,婉轉曲折,煞是絕妙。」
〈聲聲慢〉抒寫絕望之情
國家的動亂、丈夫的驟逝、家產的蕩失、金石書畫的散佚⋯⋯接踵而來的打擊,使李清照嘗盡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苦。如此悲涼的晚景及悽慘痛苦的經歷,讓她的作品風格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轉為撫今憶昔、孤苦悲慘的愁緒。
此一時期最著名的代表作—〈聲聲慢〉,至今仍是多數人耳熟能詳的詞作:「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闋詞公認是李清照晚期最出色的作品,作者藉由秋天的景物及蕭瑟的意象,抒寫內心極度悽慘與絕望之情。開頭連續七個疊詞發揮出低沉節奏的抑鬱色調,產生一種連綿不絕、迴環抑揚的聲情聲狀,更加強詩人悲傷急切、孤獨徬徨、六神無主的感情,似乎把作者暮年的悲慘情景搬到讀者面前,歷歷在目。
靖康之難使李清照失去故都和丈夫,而在南渡避亂過程中又遺失了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於是詞作開頭寫出努力尋覓,以求找回失物的情形,不過終究剩下眼前一片冷清悽慘。下片詞以凋零的菊花象徵身世的寥落,不單寫出了對亡夫的思念,而且還把南渡之後種種悲涼的遭遇與心情都反映在詞句之中。 本闋詞的「愁」字是作者所有作品中,最具想像空間又最無法衡量的,早期的愁還只是「兩處閒愁」(〈一翦梅〉);接著是「獨抱濃愁無好夢」(〈蝶戀花〉);再來是「酒醒時往日愁腸」(行香子.七夕〉)、「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以上各種愁緒裡,以「載不動許多愁」最為沉重,但〈聲聲慢〉的愁更深一層,
描寫金兵入侵、國土淪 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的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深重哀愁。語意雖淺,意念極深,作 者道出許多人內心深處想說的話,使這闋詞的情感色彩富含時代意義,堪稱千古絕唱。
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
李清照是傑出的女作家,詩、詞、文、賦、金石、書、畫無不精通,尤以詞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她以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出鮮明的風格,而其詞作感情深摯,描寫細膩,善於白描來狀物抒情。語言清新淺易,常以提煉過的日常口語入詞,極富表現張力,將傳統婉約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注入詞作內,並推向高峰,自成一家,因此被稱為「易安體」。
後世對李清照詞的評價極高,宋代朱熹如此推崇:「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註。」而明代楊慎則云:「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近人鄭振鐸說:「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像她那樣的詞,在意境一方面,在風格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身為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少見的女性代表作家,李清照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更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諸如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等等;而我們也透過這位多情多感的女詩人對於國難家變的身世感懷,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個深幽的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