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火車來了! 說到火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人會聯想到學生時期每天通勤的交通工具;有人與旅遊的回憶相連結;甚至有人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令人懷舊的鐵路便當......「火車」是臺灣人記憶中不可抹滅的印象,而「鐵路業」更是臺灣傳統產業,說它是「百年老店」一點也不為過。
臺鐵局長范植谷說明道: 「臺灣鐵路局自西元 1887 年設立以來,從縱貫線唯一的運輸動脈,擴展到目前的環島鐵路網,一步一腳印走過了一百二十四個年頭,交通為實業之母不但引領及伴隨臺灣經濟一起茁壯成長,也見證了臺灣發展的歷史。」
交通運輸,要學的很多 談起與鐵路局幾十年來的緣分,范植谷回憶道:「我在民國 63 年考上大學,那時不像現在,在選填志願前沒有太多管道去認識、比較科系間的差異,我當時念甲組(即現在的第二類組),只依分數高低及參考家人的部分意見,選填了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在當時分為「路電郵航」四組,「路」指鐵路、公路;「電」指電信;「郵」指郵政;「航」指航海、航空。范植谷表示,那時電信組比較夯,畢業後的薪水待遇也相對比較高,但因自己當時愛玩,成績也沒有很突出,就照自己的意願選填了鐵路組。「交管系要念的課程很多、也很雜,當時成大交管系是屬於商學院下的科系,後來還曾考慮改隸屬工學院,現在則大部分學校都將該系列屬於管理學院了。」
事實上,交通相關科系所學的確相當廣泛,幾乎包含了理工、商學及管理學,例如司機員除了負責駕駛火車外,也必須具備理工方面的機械、電機等專長,才能處理火車故障時的維修;售票員擔任賣票業務,最好也能懂商科的經濟、會計、統計等領域;列車長管理火車營運時的所有事務,必須具備管理的概念,才有能力應付這龐雜的事業體系。
范植谷局長進一步說明:「交通運輸業涉及交通、土木、電機、機械、企管、資訊、商業經營及不動產管理等領域,且均扮演重要角色,所以除了本職學能外,最好還能具備『商業經營管理』的能力,因其既須本著熱忱服務顧客,同時也須背負著經營盈虧的壓力,因此,在『服務』與『營業』並重的情況下,沒有『商業經營』的能力,恐怕難以勝任高層的管理工作。」 多元經驗有助於工作 回憶起大學生涯,范植谷談起大一時因緣湊巧被教官指定為班代,讓他學到不少領導管理的能力。大二時,學長找他一起搭檔,擔任系學會副總幹事,更進一步為系上同學服務。「還記得當時最令我們自豪的成就,是主辦『成大專車』的活動!因為當時大眾運輸不如現代多元化,火車幾乎是外地學子最常搭的運輸工具,於是我們系上與鐵路局合作,在寒、暑假時利用火車專車來載運回鄉、返校的成大學子。這項活動在當時受到成大師生的熱烈支持,連續辦了多年,直到民國 67 年,高速公路通車後,此一活動才逐漸功成身退。」
因為當時的「建教合作」機會,范植谷大學畢業後即進入鐵路局當實習生,隔年再經過特考成為正式職員。「民國 68 年,我參加特考進入鐵路局,如此一路走來,從最初的實習生、站務員、列車長、科員一路晉升為股長,工作約四、五年時,因為工作需要,常必須到外面開會,發現自己常聽不太懂別人以學術理論作為討論的對話內容,氣餒之餘,我也深感自我能力不足,因此有了再進修的想法,便努力考取公費留學第一名,赴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在職班研究所進修。」
讀完研究所後,范植谷調到省府服務十多年,直到精省之後,又轉任臺汽客運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當時為因應時代的需求,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完成臺汽民營化,任務完成後,調任交通部擔任參事。
因緣際會,基於先前一系列的臺鐵局工作經驗,最後他又奉調回臺鐵局,擔任副局長,後來又晉升局長。他說:「雖然最終還是調回原先的臺鐵局服務,但我覺得離開臺鐵局在外經歷不同工作領域的那二十年經驗,對我擔任臺鐵局長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當時省政府業務須接洽兩路四港(即鐵路局、公路局以及四個港務局)和旅遊局,甚至各縣市道安會報等相關單位,因為當時有接觸、有了解,所以我現在看事情的角度會比較廣泛,更能以不同的心態來理解不同單位的處事方法。」
「我覺得對年輕人而言,工作能多待幾個不同單位會比較好,待人接物、看待事情的角度都會因此不同。如果一直待在同一個單位,除了工作沒有新意、容易失去熱忱外,你所看到的事情也可能只是個『點』,而看不到事的全『面』,所以我擔任局長後,也期望局內同仁在相關的業務範圍及能力下,能夠輪調不同單位服務,讓大家更了解彼此之間工作的情形,並不斷激發不同的想法和創意在工作上。」 有衝突,就得好好溝通 「當我接任臺鐵副局長、局長時,其實是有一段滿無奈、也滿辛苦的地方。雖然臺鐵局是我曾經服務過的單位,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不過先前在臺鐵局幾乎都是擔任比較基礎的職位,這次卻是以高階主管的身分回來營運、管理臺鐵局,再加上我先前完成臺汽民營化的任務,因此臺鐵工會很擔心我回臺鐵局也是為了完成臺鐵民營化。」
范植谷局長認為:「這時不管是營運政策或理想觀念的不同,既然彼此間有了衝突,我就得試著與工會溝通、協調,期盼雙方都能為公眾利益著想而非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來取得共識。」憑著個人多年來的工作歷練,范植谷終於讓工會接納他,胼手胝足走過臺鐵那段艱澀的歲月。
「其實,臺汽和臺鐵的營運方針和目的都不同,臺鐵營運雖然與臺汽一樣年年虧損,但軌道運輸與公路運輸畢竟不一樣,民眾可以自己買車、開車上高速公路,但不可能自己買輛火車吧!因應近年來高速公路、捷運、高鐵及雪山隧道陸續通車,加上各家客運公司的多元競爭,國內運輸環境丕變,面對現代化及多元化的運輸競爭,百年老店─臺鐵局的確需要改變。」范植谷如是分享自己的看法。
創新讓百年老店更活潑 范植谷局長由衷地表示:「臺鐵這幾年來跳脫傳統的經營模式,加入了許多創意,例如發行電子票證結合悠遊卡等『多卡通』業務、郵輪式列車、發展校外教學及包車業務、各種運輸工具間的無縫運輸註、兩鐵(鐵路+鐵馬)以及推動「通用設計」、感動服務等提升軟硬體服務的工作......等等,這些創新作為都是希望可以讓更多民眾感受到臺鐵的用心,感受到搭火車的便利及趣味,進而更常搭火車。」
目前臺鐵局正積極謀求蛻變轉型,以環島鐵路網及車站區位優勢,配合國家整體資源運用,落實政府推動臺鐵捷運化政策,強化中短程運輸市場、加強東部及跨線運輸、拓展觀光旅次、開拓多角化附屬事業等,期望能全面提升臺鐵的經營績效。
另外,臺鐵更希望可以由每年的營業虧損漸漸轉為收支平衡。「目前臺鐵的運輸本業占收入來源 80%,資產開發業(例如土地開發)卻僅占收入來源 20%,若以後我們能努力朝著資產開發的目標邁進,例如藉由鐵路高架化、地下化等工程,和地方政府合作,活化土地使用,想必應可稍為平衡一下臺鐵入不敷出的情形。」
如何擺脫過去舊有的經營模式,開創新的商業模式,讓臺鐵重返過去的黃金時代,進而永續經營,正是臺鐵目前最重要的一項議題。交通運輸業新鮮人,看這邊如果你對鐵路工作有興趣,或者未來考慮從事交通運輸業,以下是范植谷局長以過來人經驗提供的建議,或可提供你作為生涯規劃之參考:
1 考量是否與生涯發展相符:以鐵路局為例,多數員工都是在該局服務到退休,如果就業後才發現此一行業不符你的生涯志趣發展,無論對個人與機關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2 須了解交通運輸業以服務大眾為宗旨:臺鐵員工既是公務員也是勞工,但與一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性質不同,部分員工須參與輪班,因此必須具備服務熱忱及主動積極的態度,要有「別人休假我上班」的服務心態。
3 心思縝密、耐性沉著者為佳:交通運輸就像人體的血管,血液輸送愈順暢,身體就愈健康。所以交通運輸看似簡單,實則相當繁複,可說是掌控著國家命脈,因此特別重視安全、準確、服務及創新這四環面面兼顧,格外需要心思縝密、耐性沉著的人才。
4 應有好學、熱忱、敬業精神:能夠積極學習,對於交通運輸相關知識與技能才能有所了解;對工作有熱忱且敬業,才能快樂學習與服務,亦即必須「與時俱進」,進而真誠的對待顧客,尤其是遇上身心障礙者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更應多付出一分愛心去照顧與關懷,提供親切友善的服務。
鐵路局歡迎有熱忱的你 鐵路局為傳統運輸業,分工細密、各有專精,進用人才主要是透過鐵路特考,員工任職後仍需依所派任的工作進行各種專業訓練,例如派任為車長,須先參加運輸班結業,再依成績派補。
為了協助員工培養職務所需之各種專業技能,並迅速熟悉工作環境,鐵路局設有員工訓練中心,並規劃了完整的實務訓練及專業研習。
只要你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服務人群的熱忱,並肯廣泛地吸收各種領域知識,而且對交通運輸業興趣濃厚,臺鐵局或可成為你一展抱負的好所在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