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春樂活坊】 噎到了,舉手就好?
2010/12/20 09:49:27瀏覽15457|回應0|推薦0
撰文/張青蓮

某日,我在信箱裡,收到一則網路廣為流傳的「小常識」,裡面的內容是這樣的:美國一位老奶奶吃東西時,不小心噎到了,連話都說不出來,此時,在一旁的小孫子要她「把手舉起來」,奶奶照做後,竟然真把果凍吐出來了,於是這個孫子就成了解救奶奶性命的小英雄。

這個網路故事告訴眾人:噎到東西時,處理方式居然是——舉手就好!

當我看完這則網路小故事後,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天呀!網路謠言太可怕了,竟把「特例」當作「範本」。由於網路傳播的普及與快速,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故事都不陌生,然而,故事中的處理方式其實是錯誤的,若讓人信以為真,甚至釀成悲劇,那該怎麼辦?
其實,舉手是一個吸氣的動作,如果異物真的卡到呼吸道,這個動作反而讓異物更深入!想想看,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短短二、三分鐘,這個動作對於取出異物不僅沒有幫助,反而讓它更深入呼吸道,豈不危險?

此外,就算異物不是卡在氣管,而卡在食道中,很多人想會「把異物擠下去就好」,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最佳的處理方式。我曾經在急診室親眼目睹這類「慘案」,他們都因為處理異物梗塞時的方式錯誤,而延誤了治療時機——我曾看過一例,三歲的小男孩誤食錢幣,媽媽讓他吃餅乾、喝水,想把異物「擠下去」,結果小孩的臉色不但愈來愈黑,最後氣絕身亡⋯⋯

醫學知識

以上這一則「孫子救奶奶小故事」,在網路上不停地被轉寄,有人甚至把它放在自己的「部落格」內,傳播給來訪的讀者。但這則故事裡所傳達的知識並不正確!所謂謠言止於智者,面對網路上所流傳的知識,務必要審慎思考其可信度,尤其是這一類似是而非的健康資訊,想想看,假使真遇到了緊急狀況,一個失誤,就可能造成遺憾!

談到異物梗塞,依梗塞位置不同,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1. 呼吸道異物梗塞
異物進入呼吸道與喝水嗆到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液體通常可以藉由咳嗽而排出氣管, 不過假使此異物並非液體,就沒那麼容易清出了,而呼吸道一旦阻塞,短短幾分鐘內人就會窒息,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都能學會「哈姆立克急救法」註,且認識異物梗塞的症狀,來防範未然囉!

2. 食道異物梗塞
異物卡在食道中,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緊急狀況,有些人狼吞虎嚥, 一個不小心就讓食物卡在食道中,結果上也不是下也不是,雖然這種狀況不致危及生命,但如果當時食物沒有藉由嘔吐讓異物出清,也會有潛在的危險。

了解「異物梗塞」的來龍去脈後,我們就來看看異物梗塞時的處理方法吧!

1. 呼吸道異物梗塞處理方法
如果大家遇到呼吸道異物阻塞之時,最安全的應變方式建議 如下:
1 若患者意識清楚,應盡快試圖讓患者用力咳出。
2 若因異物阻塞而無法言語時,要立刻採取「哈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後面,以握拳之大拇指側與食指側,對準傷患肚臍與劍突(為骨性軟骨結構,與胸骨體相連)之間的腹部,另一手置於拳頭上並握緊,而後快速向上方壓擠,這可以讓橫膈膜立刻向上壓迫肺部,以噴出阻塞氣管之異物。成人與幼童的施救方式都相同,但對幼童的力道應稍微放輕,才不致於受傷。
3 如果身邊無人,可用物品在橫膈膜稍下處使勁壓迫,例如將腹部緊靠桌緣或椅背,甚至可用自己的拳頭,這樣也能將異物吐出。
4 嬰兒遭異物阻塞時,應立刻讓孩子呈「頭部低於身體」的姿勢,並在其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快速拍打,直至吐出異物為止。
5 若患者昏迷倒地,搶救者應面向患者,騎跨在其身體兩側,雙手疊放,下面手掌根放在病人的上腹部、肚臍上方,朝患者腹部施壓,快速向上方推擠。

2. 食道異物梗塞處理方法
建議可依據異物的種類,採取下列的處理方法:
1食物梗塞:
以「哈姆立克急救法」可將食物快速清出,不過通常一般人也可以嘔吐的方式,自行將之排出;若剛好有旁人在,可請人由背後用力拍打,藉此讓食物吐出。
2尖銳物梗塞:
如雞骨頭、魚刺等,卡在胸骨或喉嚨,產生劇烈疼痛時,千萬不要亂吞其他食物,企圖把讓異物往下擠入腸胃道,因為那樣可能導致尖銳物刺穿食道!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緊急就醫」,若患者能配合張開嘴巴,可就近送至耳鼻喉科診所,請醫師以器械夾出異物。若病患根本沒辦法配合或異物卡入太深,就必須送往大醫院,利用內視鏡將異物取出了。
3藥物梗塞:
有人習慣一口氣吞下好幾顆藥物,或者吞服膠囊時喝的水太少,就很容易讓藥物黏在食道中,曾經有患者一口氣吞了一堆藥物後,當下立即感覺有異物卡在胸口,不管喝了多少開水,異物感一直無法消除,過了幾天,竟然開始解黑便,併有吐血的症狀,趕緊就醫,才發現原來是膠囊型藥物黏在食道壁上,引起食道潰瘍了。
如果遇到藥物梗塞時,該怎麼辦呢?建議此時可以吃幾口固體食物,將卡在食道中的藥物推入胃中。 假使喝水或飲食仍無法消除胸口的異物感,就應盡速就醫喔!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4713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