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考察會上癮
2010/02/05 21:38:41瀏覽1110|回應3|推薦28

今天經濟日報的社論標題很有意思,叫做蹣跚學步30】,一個三十歲的人還在學步,可笑又可悲,社論講到臺灣官員經常到新加坡考察人家的房屋政策,考察了幾十年一事無成。

 

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很多政策都借鏡香港,李光耀很早就到香港考察,當時的港督戴麟趾親自帶他參觀公屋和廉租屋,當年香港因為內地文革運動而產生偷渡潮,把香港原已嚴重的居住問題加劇,戴麟趾的廉租屋計劃把問題解決了不少,李光耀回到新加坡成立建屋局,大量興建組屋,以低價格賣給新加坡人,并且由建屋局以超低利率一手包辦九成貸款,社區規劃與配套也做得不錯,不止大部分新加坡人擁有自己的房子,新加坡還號稱是花園城市。

 

由于絕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擁有組屋,新加坡的組屋計劃還能方便其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比如,當政府要分紅,住在小面積組屋的人可以分得多一點,住組屋的人比住私人樓分得多,這樣分配不是絕對公平,但大家都不反對,不會像香港吵翻天。又,新加坡的郵政區號前三個字是地區,後三個字是盡量用組屋的大牌號碼,看郵政區號差不多就知道地點。鼓勵節約是政府的一貫主張,硬性規定人民三四成的收入要儲蓄在中央公積金便可見一斑,而大部分組屋的地下一樓都空出不建店鋪,也有節約作用,婚禮可以在自家樓下用省錢的方式搞定,一般馬拉人都這樣做,而華人則辦白事居多,這是新加坡社會的一大特色。

 

李光耀把房屋政策做得比香港更出色,不知道後來香港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是不是反過來學新加坡的,不過,居者有其屋計劃已經停建多年,那是題外話。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臺灣官員跟新加坡官員的“考察作為”與兩地的“社會形態”上的對照,考察不應變成官員慷人民之慨的福利,但臺灣比較多類似的事,官員還可能會美其名為共業。臺灣人應看破政客明嘴的綺語和兩舌,他們的意識形態斗爭對人民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別說他們很多根本就是雙面人。新加坡有讓真正為人民做事而不投機取巧的人敢當官的空間,臺灣有容許社會正常發展的空間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chiu168&aid=3755008

 回應文章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考察沒有問題
2010/07/21 17:03
但是沒有用心問題就很大了!!如果官員把考察當作散心一樣,這不但浪費公帑也一點效用都沒有!
星洲寄语(tomchiu168) 於 2010-07-22 12:06 回覆:

考察誠然沒問題,但為同一項題目考察了三十年都沒有半点作為就是用公款旅遊,用公款旅遊而又上級不覺得奇怪,是不是令人聯想到很多臭不可聞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師出有名的接受招待
2010/02/08 15:40

小面積國度多半都會引用新加坡成功的例子,藉以檢討自家的政策,因此我們必須說台灣民主的迷思是:國家不可掌握公有財產,所以下放民營成立BOT案,表面是利益分享,實則官商勾結、圖利財團,我們應該問的是:新加坡的官員或組織,如何做到防範權利被壟斷的弊害?

如果從外交部駐外單位就搜集到駐在國的整體資訊,提供給國內正確的察考資料,即使不派員也能找得到基本資訊,這樣也是很便捷的方式,不知外交部是否包含此工作項目?!

比較起來不知所以的赴外接受招待,不如由在地僑民的了解來得深刻,與其說考察上癮,不如說接受招待上癮,還有什麼比耀武揚威更過癮的事呢?!


星洲寄语(tomchiu168) 於 2010-02-08 22:23 回覆:

感謝大師回應拙文,愚見認為時代背景對社會風氣影響很大,而社會風氣,人民和政府又互為影響,即使有一套好的機制也不一定保證有好的官員;新加坡官員之馴服于規章制度,除了機制訂得好,社會風氣和國民的普遍價值觀更是關鍵,否則,不必意外好機制的無濟于事。

社會發展過程中每每碰到一些關鍵時刻,把社會的普遍價值觀,作或向善或向惡的大幅改變,美國斷交使本來就樸素的臺灣社會更莊敬自強,制度不一定完美也能出幾個清官,帶領經濟起飛,國民的普遍價值觀一旦變為放逸功利,就變成沉淪的,爭權奪利的亂。同理,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人民有明天會更好的期盼,領袖也有做好給馬來西亞看的意愿和能力,我感覺現在新加坡人或多或少也會擔心國寶一旦百年歸老,倘若後無來者,社會風氣和穩定性會否保持。香港人在殖民時代沒有太大選擇,雖然忍負着鴉片戰爭的悲哀,也只能接受殖民者統治,人民在社會立足要靠腦袋轉數高,事事要快人一步又要有創意,靠殖民地政府帶領?門都沒有。


蒙成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居屋
2010/02/07 12:17

居屋已停建了,因為不想跟地產商爭生意。

現在都只賣剩餘的居屋,條件很苛求,我想買都不行。

我哥在新加坡買了組屋,明年落成吧。新加坡的住屋不成問題,不像香港住屋簡直是要人的命。

星洲寄语(tomchiu168) 於 2010-03-15 23:03 回覆:

謝謝岳兄回應,在很多領域中,香港和新加坡都各有千秋,唯獨住屋條件差距較大,香港的房屋供應問題是從抗戰,內戰大量難民湧入開始,後來又因越南和內地生活條件差而吸收了不少偷渡客,說實在的,港英政府也已針對人口激增及其帶來的一連串問題(像基建,醫療,教育,交通等)盡了力,成效頗高,否則香港人不會有機會把香港打拼成為現在的國際大都會。新加坡則是靠具足遠見,魄力和不放任的行政團隊帶領新加坡人跨進安居樂業的紀元,再者,新加坡是一塊福地,沒有大量戰爭難民,偷渡客,臺風地震,族群矛盾,連SARS流行期間都沒有人帶馬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