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18 08:17:51瀏覽569|回應2|推薦14 | |
2004-04-02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唐朝詩人張繼的詩。 唐詩的特色,在於簡潔的形式,卻蘊含了一個美妙的境界。張繼這首詩,不僅有畫面、有時間、有聲音、也有寒冷等等觸覺。28個字,就把讀者帶到另一個時空中,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真是千古絕唱。 詩和繪畫一樣,是有構圖的。有些詩是由近到遠,逐漸遠,到最遠最遠。這首詩恰恰相反,是由遠而近,從月亮逐次寫到客船。 如果張繼是音樂家的話,他的曲子有個完美的收尾。前面先過黑白的畫面,配上烏鴉的啼聲;然後畫面加上色彩,襯托出江楓漁火的感覺。 畫面繼續流動,直至姑蘇城。最後一陣鐘聲,卻看不見張繼,可是他的心境卻留在詩中。 這種美學手法,實在很難形容。為甚麼說詩是唐朝人的藝術瑰寶?這樣的凝煉文字表現,是後世所不及的。 一個人坐在船上,聽見了夜半時分,寒山寺傳來的鐘聲。他感受到了秋意,看見了江邊紅色的楓葉,映襯著漁家的燈火,看見了月落、看見了漫天的霜,烏鴉哭啼,倍感淒涼。 唐朝的京城是長安。張繼是一個旅人,他大概是路經姑蘇城吧!這首詩高明的地方,在於明明是很孤寂的感覺,張繼卻寫得很有禪味。 寒山寺相傳是唐代兩位禪僧寒山與拾得修行的寺院。一個旅人在秋夜,卻在姑蘇城外的船上聽見了寒山寺的鐘聲。您想:張繼想到了甚麼?夜半時分,人多半還睡著呢?張繼卻獨醒。 月落、烏啼、霜滿天,似乎代表了一切都要結束了。張繼聽見寺院的鐘聲,他沒寫下去,但是這個來到客船的鐘聲,卻經過張繼的筆,迴響遍在一千多年來人們的心坎。 我想,這正是張繼高明的地方。 試想:誰沒看過月落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一個詩意的畫面,落到實際的生活裡,代表了一種人生的境地。看似沒路了,到了盡頭了,我們覺得自己是生命的過客,孤寂地坐在人生的小客船上。這時,一個鐘聲來自於城裡的寺院,也許,敲醒了沈睡中的那個角落-修煉。 人得意時,往往由己而外,看到整個世界。張繼為甚麼從外向裡看呢?為甚麼用外境來觸發自己的心呢? 藝術有些是靠人的心靈境界的。唐朝人的心靈之美,都留在了唐詩,細細體會,自然能夠貼近唐朝人的心靈世界。 您讀讀看這首詩,是不是也感覺到甚麼呢? 寒山寺的鐘聲,似乎還在耳邊震盪不已哪! |
|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