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劇《不毛地帶》 廢墟時代如何「正確地活」
2013/07/16 11:05:12瀏覽591|回應0|推薦38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3/5246

《不毛地帶》是部超嚴肅的日劇,卡司堅強。它帶給我的震撼是很深刻的。《不毛地帶》的原作是山崎豐子女士,改編成電視劇後,由唐澤壽明擔綱演出主角壹岐正。此角色據說是根據真實人物去發揮想像的。

唐澤壽明之前演過《白色巨塔》的財前醫生,演技備受肯定。在這齣同樣為山崎豐子大作改編的戲劇中,他將壹岐正外冷內熱、煎熬而矛盾的性格,詮釋得十分傳神。

這一部充滿日本人反省批判的戲劇,不論深度、內涵與思想,都值得一看。

不毛地帶是人心與紅塵
壹岐正如何「正確地活」

壹岐正是二次大戰中日本大本營的作戰參謀,後來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當戰俘,度過不人道的11年。之後回到日本,進入近畿商社,發揮他運籌帷幄的本領,以商社員的身分在經濟戰場上替日本攻城掠地。

「壹岐正」的日語是Iki tatashi,發音影射「正確地活」。作者塑造這個人物,就是要詮釋甚麼是「正確地活」這個人生哲學。正因為如此,壹岐正在關鍵時刻如何選擇,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畫面一開始,帶出攝氏零下40度、寒冷的西伯利亞。難道這裡就是作者要描寫的「不毛地帶」?非也!相反的,這裡是男主角壹岐正生命力最為凝聚之地 ──當眾人都活不下去時,他選擇了「要活著」。我彷彿看見了一位現代的蘇武。這位日本蘇武經歷了日本的敗戰,雖然有著深深的恥辱感,卻同樣有著高貴的使命 感。他與任何一位擁有武士道精神的軍人一樣,寧死不屈。這裡,作者山崎女士表達出了一種「人生之正」:為了給戰爭史做見證,而不是被蘇聯所利用,壹岐正選 擇屈辱地活著。活在冰天雪地、暗無天日中,根本沒有希望,而他,仍然選擇活著,為了心中的信念而活著。

「不毛地帶」幾個字帶給日本人甚麼情感觸動?它所指何物?我想到的是「沙漠」、「冰原」,當然也包括寒冷的西伯利亞。一集一集看下來,我認為,作者 呈現出來的不毛地帶,就是在紅塵中。大戰之後必有凶年,西伯利亞是不毛地帶,戰後的日本又何嘗不是?被商社席捲過後的廢墟是不毛地帶,人心的荒蕪亦是。不 毛地帶其實是高尚精神價值的缺乏,人在不毛地帶只能選擇正確地活。壹岐正的戰爭並未隨著二戰而止息,他身處商場,希冀給日本帶來和平。

然而,揮之不去的豈止過往的痛苦?即便身在商社,人,依然只是大環境下的一枚棋子而已。經濟的廝殺使得他失去最要好的朋友,商場的爾虞我詐更是陰風陣陣。

日本戰後世代的縮影與反省

壹岐正是一個商社員,腦子裡的價值觀卻仍是日本軍國時期的大和魂精神。這深深震撼了我。那些在二次大戰後活下來的日本軍人,他們本來可以死,但是他 們沒有死。他們懷抱著愧疚感、恥辱感與榮譽感,以贖罪的心態投入戰後的建設,使日本有了高度的經濟成就。一個原本在日本大本營中的參謀被延攬至商社,打的 依舊是戰爭、依舊是成王敗寇、依舊是權謀鬥爭、依舊是你死我活。壹岐正是日本戰後世代的一個縮影,這批人已經老去,而他們所抱持的精神也不見了!

富士電視台拍這部片做為50年開台紀念,很有深意。仔細體會,這片子是從側面描寫軍國主義的精神。而且,從那個大時代中苟活過來的人來俯瞰日本戰後的發展,韻味十足。

那個時代的人有國家至上的觀念,有榮譽感、使命感,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忍辱負重。日本戰敗是一個他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可是雖然接受戰敗,民族精神 並未投降。相反地,如同劇中一再重覆的,戰爭已經結束,然而另一個戰爭才剛剛開始。美國打敗日本,戰後美國反而成為日本的盟友,這是大門社長交給壹岐正的 第一課。他告訴壹岐正,以前你們輸給美國就是因為對這個國家一點也不瞭解。商場上,美國既是敵人,也是朋友。遊戲規則改變了,可是戰爭的本質並未改變。壹 岐正很快懂得,他要替日本贖罪,起跑點就是做好商人的角色。

最讓我動容的是最後一幕,壹岐正頂著龐大的壓力開採石油,孤注一擲。當時,他與大門社長矛盾激化到最頂峰。正在社內會議上的關鍵時刻,終於成功的消 息傳來,全公司人心振奮。壹岐正卻在記者會上把功勞全部歸於大門社長。之後,他要社長辭職,自己也離開公司,把公司留給下一代的精英,他們是組織化了的年 輕人。功成身退的身影極其漂亮,而他自己坐上飛機飛往西伯利亞,在冰天雪地中跪地痛哭,悼念那些死在那兒的同僚戰俘。

《不毛地帶》呈現出日本軍國時代的價值觀。從側面角度來看,我倒也頗能欣賞這櫻花般的人生美學。或許我也老了,知道人內心的掙扎與苦痛。對於壹岐正的悲歌,我內心共同鳴唱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b&aid=795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