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互聯網暢想
2007/01/29 23:43:04瀏覽688|回應0|推薦1

杜忠全

佛教典籍裡有個膾炙人口的須彌芥子喻,以前都不曾特加留心的,只依稀彷彿地聽說了一番什麼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玄理妙論的。說的人言之鑿鑿,似乎是打從心裡堅信著,即使是芥子那般大的小物質,裡頭也是個完備無缺的圓滿世界:既含有此岸的惑業娑婆,也具備彼岸的覺悟如來。這道理聽來雖教人心馳神往,但說者往往還是訴諸於玄談的多,得以親切地體會此等境界的,恐怕還是絕少就是了。但是,來到這互聯網大肆進駐了日常生活,而讓人們得以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自由遊走的當代生活裡,卻讓我有了另一番不同的體會:縱使這寰宇世界再是如何的寬大無垠,但能把森羅萬象都巨細靡遺地歸納或收攝而起的,不過就是許許多多架設起來的網路伺服器,以及那些散落在千家萬戶的終端機,想來大概就只這樣了!

據此而言,早前那玄妙難思的所謂納須彌於芥子”,又或者將芥子來比擬須彌山王的一番玄妙理論,而今看來,似乎就只稀鬆平常了。,開啟你的電腦了再連線上網吧,當代先進科技的成果所營造的大千世界,不管是真實還是幻化的,也不論是真理還是流言,它們無不都在那上頭窩藏著了,只消你用指尖輕輕地移動鼠標並點觸連接,那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就會一點一滴地在你的眼前顯現出來了。

互聯網的普及化,的確是提供了我們許許多多的生活便利:從基本的文字聲音乃至影像的同步通訊,到各種信息與資料的發佈和展示,讓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到了無網弗及的地步了。然而,這般無網不利”的生活模式,如果再持續發展下去的話,那麼,那些讓通訊科技給慢慢地制約了的新新人類,他們跟漫長古典時代的情感與心靈,會不會演變成一種再也無法相互溝通的地步了呢?

說我危言聳聽嗎?好吧,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晚唐詩人杜牧那著名的七絕《清明》,它的首聯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至今也還算是我們的切身經驗,但以後是否也還如此呢?早一陣子我把自己給掛在網上查索資料時,無意間誤闖入一個虛擬墓園的網頁;在夜闌更深又萬籟俱寂的當兒,螢幕上頭驀地裡竄出了一座座冷森森的墓碑來──雖然都是虛擬的,卻依然叫人驚心!驚魂甫定之後,我聯想到的卻是:一俟網路掃墓普及化了之後,這無人不曉的唐人詩句,恐怕就得另行作一番詮釋了,要不,人們所理解的恐怕就是:清明掃墓時節來臨之時,那是窗外雨漣漣,屋內上網忙,爾後教網路上的掃墓人魂斷欲絕的,應該就不再是窗外頭的連綿雨絲,而是電腦螢幕上始終都一動不動的“網路大塞車”了──無奈地陷身在以龜速下載甚或還死機罷工的網路上頭,的確是教人心焦如焚以致火冒三千丈的,就像每年在人頭鑽動的掃墓尖峰日子必然要出現的車陣長龍那般!

同樣是唐人詩句,初唐時期的王勃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裡頭膾炙人口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聯,以前的詮釋無疑都只當作一種無法捉摸的開闊胸襟,但來到了這互聯網的時代,這意境當然就讓人更容易體會了。不是嗎?在無國界的互聯網世界裡,所說的海內與海外,怕是得一筆勾消了;至於是天涯還是比鄰,恐怕就不復是現實空間的距離所能確切定義的了!好比說,即使是隔著子午線的東西半球──似這般天涯海角的遙相隔距,我想絕對不會是當年的王勃所能想像的,然而,今人只消在互聯網上把各自的時間湊在一塊兒,那麼,就算都不曾謀過面甚或互通名姓,但一旦話題對上了榫頭,兩台終端機也就在心靈上貼靠在一起了,這,恐怕要比王勃所吟詠的“天涯若比鄰”還來得具體的吧?反過來說,因為成天都把自己給隱身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於是乎,人們在“海外存知己”的同時,對於對門而居的近鄰,恐怕就形同“比鄰若天涯”了……

噢,至今還念念不忘那古典年代的一沙一世界或一葉一如來的嗎?這還是暫且按下不提了吧,而今陷身在虛擬世界的人們,一旦互聯網的操作突如其來地癱瘓,又或者自己賴以拼裝一個完整世界的電腦,竟然毫無預兆地發生故障了,那麼,這恐怕要比天塌了下來還要讓人不知所措的。遠古以前,那塌了一個邊角的遠天,還有個女媧挺身而出來煉石補天──就算後來她不負責任地撇下了個賈寶玉這瑰麗萬千的頑石精怪,但她的為蒼生補天,也算是幹下了一番偉大的事業,聽許她將功抵罪了。說到賈寶玉這混世魔王,據說就是那補天工程之餘未收拾妥貼的禍根孽種,自流落到人世間以來,既賺取了林黛玉一輩子的淚液,同時也供諸石痴們反覆地賞玩又珍愛著,更讓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罷經世之學的正業而不為,卻競相為一塊頑石的嗟嘆而皓首窮經,寶貴的青春為之蹉跎而終不言悔!生命之荒廢於無益的虛擬事業,這大觀園裡摩肩擦踵的擁擠人影,合該算得上是其中的一樁了;然而,在我們這互聯網的時代裡,人們卻也紛紛迷陷在另一個更為廣大的大觀園世界,有者甚且還摸不著出路來;倘若由於網路通路的無故停滯而亂了生活的套路,那麼,而今就算得女媧的再世,恐怕也無法竟其修補之功的了,我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htc&aid=69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