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2010繽紛樂園徵文「我」
真實的自我 「我」有分成三種層面,一者為外在的我,所以每當看到對方時,總是會以對方的外觀來評斷;二者為內在的我,就是目前內心的想法,有點「自以為是」的成分在;三者為心靈深處的我,通常心靈的「我」都不太容易被看見,因為我生活在吵鬧雜亂的現實生活,上課與工作的忙碌,常常無法讓我靜下心聽聽心靈的我在說些什麼。
外在與內在的我,常常會聯合起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一句話說的好:「先做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但往往有許多人,先做想做的事情,到後面就沒時間做該做的事情了。好比讀書,為了考試、分數去念書無非是痛苦的,相信很多人都有應付考試,死背單字、公式的經驗。但是如果能夠像小孩子一樣,對一切事物抱持好奇與憧憬,那麼內心就會更有興趣,並且設法達成。相反的,若對自己的理想、嚮往愈平淡,那麼就愈會覺得現實的無趣。當我在尋找人生的目標時,不要想太多,儘管放手一搏,縱使失敗了,又何嘗不是吸取了人生經驗?
如果這個人肯奮發向上,努力好好念書,那麼心靈的我就必須和外在與內在的我抗戰!也就是說,當我要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又必須去做,內心就會很掙扎。最大的敵人就是「我」,所以能控制我,才能控制別人,滿合情合理的。控制別人,並不代表能夠駕馭別人,所謂「控制」表示的是,我們要先瞭解自己,才能夠瞭解別人,相對的也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有許多人總抱持著「還有明天」的想法,所以才會一天過一天,渾渾噩噩,即使有了目標也不去實行。像父母為了我辛勤勞苦到處奔波,為了維持家,付出自己青春歲月,不怨天、不尤人,不都是希望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而我卻沒好好為父母想,認為別人有的東西,為什麼我沒有?現在仔細想來,真的是很不孝。
孔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假使我們認為父母所做的是錯的,也要努力提昇自己,往後才能改變父母。但如果自己是錯的,父母是對的,那麼即使他要我們做什麼,也不要覺得辛苦或者抱怨,因為等到自己為人父母時,才會回想起當年父母對我們的諄諄教誨。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不是嗎?假如能夠早日想通,當初就不會做那麼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了!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年輕人不要成功得太快太早,因為當一個人自視甚高,能力又不錯,往往會沒有耐心;因為思想動的很快,但是做事情很花費時間,所以腦筋動得快的人往往不務實,沒有耐心把事情做好。」杜總裁要告訴我們的是,不管是學校或者職場,隨時都會有壓力存在,我們不能自怨自艾,一定要硬著頭皮撐過去,只要努力解決壓力,那麼壓力就不會存在。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父親經常勉勵我,母親也常告訴我,你現在玩等於把青春都玩掉了,將來年老一定會很辛苦。
之後每當我想起這些父母、前輩們的話,我內心就會感到慚愧,因為自己是何等幸福卻又不肯吃苦耐勞,寧可年輕多吃ㄧ點苦,等到老才會感到輕鬆,基礎都打穩了,房子也才能夠牢靠堅固。
在此與所有年輕人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