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萬隻鸚鵡將近200畝玉米洗劫一空(圖)
2007/11/18 14:22:37瀏覽1859|回應0|推薦10

襲擊後一片狼藉的玉米地

鸚鵡啄食後發芽霉變的玉米包

受傷後被村民收養的“兇手

摘自雲南日報

一些人非常喜歡養鳥,可要是鳥太多了,就成災了。這不,就在最近幾天,潞西市遮放鎮河邊寨村委會團坡村民小組的村民們,被萬餘只鸚鵡搞得焦頭爛額。因為突然從天而降的萬只鸚鵡幾乎將他們的近200畝玉米洗劫一空。

  鸚鵡突襲 玉米絕收

  潞西市遮放鎮河邊寨村位於潞西市西南部,和緬甸僅一河之隔。該村的團坡村民小組是一個有57戶村民的邊境村寨,這裡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在山坡地裡種植甘蔗或玉米。今年節令期間,村寨裡的村民們和往年一樣,種下了300餘畝玉米。“這些玉米一直以來長勢喜人,眼看豐收在望。誰都不曾料到……”村民介紹,當10月中下旬玉米由青變黃準備收摘時,10月下旬的一天,突然飛來萬餘只鸚鵡。只見它們徑直飛到村民即將收摘的玉米地裡,連續幾天啄食尚未採摘的玉米,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就使該村民小組共180多畝玉米徹底絕收。

  玉米地裡 一片狼藉

  昨日,記者隨村民走進被“摧毀”的玉米地裡,只見大片大片的玉米地裡一片狼藉,被鸚鵡的“尖牙利齒”啄食過的玉米包,只剩玉米棒子孤零零地豎在玉米稈上,很多玉米心裡都被啄食殆盡或零星還粘著幾粒。沒有啄盡的,也因為玉米包衣被啄爛而長出芽或發霉變黑。

  “可以肯定這些受害最嚴重的地塊絕對絕收。”村民們估算,全村的玉米往年至少能滿滿地拉8拖拉機,而今年,能拉1拖拉機就算不錯了。

  八旬老翁 聞所未聞

  村民介紹,從受襲的玉米地到國境線直線距離最多不過5公里。“此次糟蹋玉米地的鸚鵡絕對不是本地的,當地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鸚鵡。”村民猜測,這些“兇手”多半是從境外飛過來的,有的村民甚至看到,它們在每次啄食之後,就飛往境外方向。

  “成千上萬只鸚鵡飛過天空時,天都被遮住了,它們飛到玉米地啄食玉米時,我們也設法驅趕過,但它們一點都不怕人,這邊趕,它們就跑到那邊繼續啄食,等吃飽了,再集體飛離。”村民比劃著當時的情景並告訴記者,數量那麼多的鸚鵡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毀壞那麼多的玉米地,就是寨子裡80多歲的老人都從未聽聞過。現在讓他們最憂心的,還是絕收後這日子該咋過?

--------------------------------------------------------------------------

以上文章摘自雲南日報

我一直以為只有蝗蟲之類的蟲害 

或是一些烏鴉.鳩類的鳥會破壞農作物

沒想到鸚鵡也會

因為文章中沒有提到這是什麼鸚鵡

所以我查了一下圖鑑 發現應該是俗稱小達摩的鬍鬚鸚鵡

雖然很過分 但是第三張照片的眼神好可愛....

我在想 不知道他們在吃的時候會不會邊吃邊聊天呢

畢竟他們是鸚鵡阿 鸚鵡是會講話的耶!!

下面附上此種鸚鵡的簡介

鬍鬚鸚鵡-----------(Moustached Parakeet)
學名:Psittacula alexandri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33到38公分不等(13吋-15吋)
棲息地:印尼的巴里島和爪哇島
亞種:目前共有8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alexandri)
2.Kangean 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kangeanensis)
3.Dammerman's 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dammermani)
4.Indian Red-breasted Parakeet(Psittacula a. fasciata)
5.Andaman 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abotti)
6.Simeulean 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cala )
7.Babi 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major)
8.Nias Moustached Parakeet(Psittacula a. perionca)

棲息環境和習性:鬍鬚鸚鵡主要棲息於低地的各種型態開闊林區、山麓丘陵約2000米的地區;也會前往紅樹林區、椰子樹林區、農耕區、公園、花園和郊區等地。他們平時會組成10到50隻左右的群體漫遊活動,大部份被人看見都是低飛於樹林間或是前往鄉村地區,到了目的地就會棲息於高大的樹枝上,飛翔的時候相當吵雜,只有覓食的時候會很安靜;他們有著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決定,以往他們數量很多的時候,曾經有過上萬隻的鬍鬚鸚鵡在農作物豐收的季節前往農耕區覓食稻米的紀錄;偶爾會和同屬中的灰藍頭鸚鵡(Slaty-headed Parakeet)一起集結前往稻田覓食,他們飛行的速度比同屬中所有的鸚鵡都慢,叫聲相當刺耳,類似小喇叭般,很遠就可以聽見。

食物:鬍鬚鸚鵡主要以種子、水果、漿果、小型堅果、栗子、植物嫩芽、花朵、花蜜等為食;偶爾他們會到農耕區覓食,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繁殖:他們繁殖的季節依照不同緯度和氣候在各地均有所不同。他們在印度、緬甸、安達曼群島的繁殖季為12月到隔年4月;在爪哇島除了4月整年都可以繁殖。他們會在空心的樹幹或是枯死的樹洞中築巢,啄木鳥和巨嘴鳥使用過的巢也是他們築巢的理想地點;人工繁殖的鬍鬚鸚鵡大多從3月開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40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22天,幼鳥羽毛長成為7週,幼鳥在離巢後14天就可以獨立。由於鬍鬚鸚鵡母鳥非常強勢,領域性和支配性都明顯強於公鳥許多,因此時常發生兇悍的母鳥咬傷甚至咬死公鳥的情形,飼主在配對的時候應該循序漸進,切勿貿然將兩隻不熟悉的鳥關入同籠,以免發生慘事。有時已經配對好的種鳥,母鳥也會忽然兇性大發,常有母鳥在育雛中無端將公鳥咬死的情況發生,因此接近繁殖期飼主最好多加留意公母鳥互動情況,只要有互相攻擊的情況就應該立刻隔離。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mr0218&aid=13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