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1 22:57:08瀏覽9005|回應1|推薦54 | |
103.0424日到達馬祖的本島南竿之後,就搭小船轉赴北竿島,展開六天五夜藍眼淚之旅的第一天日間行程。在南竿島等船時,翻閱馬祖縣政府的簡介資料,對福建省連江縣所在的馬祖群島有一初淺的認識: 馬祖列島位於台灣西北方,隔海與大陸閩江口、黃岐半島與羅源灣相望。列島北起東引鄉北岸(26度23分)﹔南到莒光鄉林拗嶼南岸(北緯25度56分)﹔ 極東東引鄉世尾山東岸(東經120 度30分);極西為南竿鄉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1分)。距離台灣基隆114浬,離金門152浬,與福州馬尾相距33浬。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60 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 133 公里。 今天將遊覽的北竿島的介紹: 「北竿島舊稱「上竿塘」、「北竿塘」,為數座山岳與灣澳組合而成的島嶼,面積約9.3平方公里,為僅次於南竿的馬祖第二大島,早年為漁民捕魚的休息站,現在是馬祖列島的空中門戶與觀光勝地之一。 北竿本島的地形狹長,由東北而西南之聚落依序為后澳、塘岐、橋仔、芹壁、板里、白沙等村落。全鄉實際居住民眾近千人,塘岐是鄉公所的所在地,也是全鄉人口最多、最熱鬧的村落,附近設有海水浴場。」 由於這一次參加的是攝影團,為了方便深入地方、攝影美景,所以是以騎乘機車為交通工具,一行人到達北竿之後就一人騎乘一輛機車,二十多人的團體集體行動也算是聲勢驚人,不引人側目也難了。 騎在北竿島整齊寬廣的馬路上,記憶中熟悉的戰地風貌又鮮活了起來。 金馬戰地每一條用水泥鋪設的戰備道,都是當年年輕的阿兵哥辛苦的以人力構築出來的,因為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沒有現代的大型機械工具,灌漿用的碎石,是從大石頭以20磅的大鐵鎚打成中型石塊,再用小鐵槌一槌一槌的打成的小石子;砂是由海灘上直接挖取的海砂;水泥則是從海軍搶灘的運補軍艦,俗稱水鴨子的兩棲登陸艦上,以人力一包包的搬下船,所以每一項鋪路的材料都得來不易。在施工的現場,用大鐵鏟一鏟一鏟的將三者按比例拌勻之後所鋪設的馬路,每一公尺都不知要耗費多少的人力。那種辛苦我知道,因為我親身經歷過,只是對路過的遊客而言,將是難以想像的。 到達今夜住宿的旅舍安頓好行李,午餐之後立即開始第一站參觀的行程,北竿最高峰壁山,同時也是馬祖列島中最高的山,標高294公尺,從壁山觀景台可一覽北竿全景。 從壁山俯瞰下方的塘岐村是鄉公所的所在地,也是全鄉人口最多、最熱鬧的村落。前方北竿機場所在地的塘后道沙灘,原來是連接塘岐與后澳的路連島沙灘,在北竿機場未擴建前原本漲潮時只露出一條小徑,退潮後小徑兩側沙灘便會慢慢露出來,所以美麗的塘后沙灘不僅是北竿唯一的海水浴場,更是北竿居民黃昏時最佳散步的地方。北竿機場擴建之後塘后道沙灘被機場跑道一分為二,雖然美景不若往昔,但此行大家所最期待的「藍眼淚」、「星砂」聽說都曾出現在這一片沙灘上。 從壁山遠眺北竿島附近的美景,足以讓人留連忘返。 緊接著第二站,是北竿著名的「北海坑道」。 北海坑道又稱午沙坑道,民國57年因應當年的台海戰略情勢,而與南竿、東引北海坑道同時開始開鑿,坑道長達數550公尺,寬9至15公尺。雖然就整體規模而言不及南竿的北海坑道壯觀,但同樣是昔日國軍官兵揮灑血汗,靠著炸藥、十字鎬、圓鍬、鐵耙、鐵畚箕等工具,挖掘堅硬的花崗岩壁,一鑿一斧打通而成。午沙坑道工期歷時近3年,期間犧牲官兵超過百人,工程之浩大與艱辛,可見一般。午沙坑道當年原來規劃停靠登陸小艇,但是完成後並未實際使用過。 午沙坑道有兩個入口,我們從午沙村方向進入午沙坑道,坑道口旁是依據山勢圍築而成的午沙水庫,是當年軍方的另一向戰備建設,因為水源是海島防衛作戰時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回首午沙村旁的午沙海灘,海水清澈、沙灘金黃,當年是一處軍民都不敢擅入的海防重地,戰備任務解除後嚴然就是一處戲水的天堂。 坑道口附近磊磊巨石、光禿禿的水泥碉堡,加上光滑石壁上為了防止水鬼上岸,以水泥固定的玻璃碎片,都讓人感受到戰地的森嚴氣息。 難以想像當年曾有多少在此服役的年輕戰士,就在如此簡陋刻苦的環境中渡過他們的年輕軍旅歲月。 進入怪石嶙峋的坑道口,堅硬的花崗石被午後的陽光照耀得線條分明,充滿剛陽的氣息。 進入坑道之後,卻立即感受到幽森陰暗的氣息。 坑道內幾盞金黃色的燈光,驅趕走原本的陰森。 原本坑道內的登陸小艇航道,如今已經被金色的細砂所淤塞,領隊開玩笑的說午沙坑道的得名,就是因為坑道裡「有砂〈台語音〉」。 海水漲潮時仍會淹沒航道中的沙灘,退潮後留下波浪狀的砂痕,成為好攝之徒最佳的獵攝對象。 坑道內退潮後留存的積水,在燈光的照耀下,水面反射如鏡,產生極為夢幻的畫面,沒有想道原來嚴肅的軍事坑道,如今的剩餘價值會成為觀光景點,想來令人莞爾、心酸。 燈光下的午沙坑道成了黃金坑道。 午沙坑道的另一側出口是坂里沙灘。 走出坑道口,花崗岩上還可以看見當年鑽炸岩石時,留下的鑽孔與炸藥爆炸後的痕跡。 回到午沙村的坑道口,午沙水庫上方還有一個涼亭,可以邊等人邊飽覽附近的風景。 坑道上方的山頭上還有一景「大象吸水」,還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回程經過坂里海灘上的坂里大宅,十分具有閩北建築特色的宅第。 北竿的遊客中心也在此。 坂里沙灘上的三太子廟 沙灘上超迷你的天后宮 一群好攝之徒圍著天后宮前的石獅拍照。 島上處處可見的軍事遺跡,往往也是展望最良好的地方。 第三站來到橋仔村: 「橋仔村位於北竿西北方,天氣稍晴,對岸的黃岐半島清晰可見,是北竿本島距離大陸福建最近的村落。福州話「仔」是「小」的意思;因為昔日雨量豐沛,雨水與地下水從山谷流下,匯流成小河,導致村裡的小橋流水特多,故名「橋仔」。 橋仔北面有山岳阻擋凜烈的東北季風,而南風對港灣的影響也不大,形成一處天然良港,是早年北竿往返大陸的轉口港,商業活動頻繁,漁業鼎盛,曾經是北竿人口最多的村落,而前往大坵、高登也是在此搭船。 」 橋仔是馬祖地區廟宇最多的村莊,總共有八座廟宇,可見昔日漁村人口之多。曾幾何時,橋仔風光不再,現住人口極少,造成「神明比人多」的奇特現象,因此又有「廟村」之稱。村內三座臨近的廟宇合稱「三合殿」,誇張彎曲的「封火山牆,是遠眺橋仔的鮮明目標。島上處處可見的白馬尊王廟,聽說就像台灣的土地公廟。 地方特色美食:橋仔阿婆黃金餃。 第四站就是北竿島赫赫有名的「芹壁聚落」,在網路上久聞其大名,是我十分嚮往的旅遊點。 「位在北竿島西北面的芹壁村,向面大陸,早年由於豐沛的漁業資源造就了村落富裕景象,聚落建築依山傍水而建,外牆以當地花崗石為主,遠遠望去猶如海上石城。但在民國六十年代之後,由於漁業逐年蕭條,人口外流,近乎空城,但卻也因此,讓芹壁村成為唯一完整保存,尚未被現代建築破壞的傳統閩東聚落。」 「芹壁聚落是馬祖唯一保存完整,經由地方政府投入大筆經費,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閩東式傳統聚落。最近幾年來,訪客漸多,並經由國內各大媒體大幅報導,聲名遠播,不但成為觀光客到訪馬祖必定參觀的景點,每到夏天由古厝整修的民宿,雖然均非套房,但也經常客滿,例假日期間,更是一房難求。」 發思古之幽情的巷道 「民國九十年代「聚落保存」觀念在馬祖萌芽,民間與政府都認為芹壁極具保存與修復 價值。隨著藝術家一波波進駐,商業廣告和電影也來此取景,芹壁特有的閩東風情漸漸為國人熟悉,但也對於坍塌的老屋感到惋惜不已,於是連江縣政府在民國89 年展開古厝整修工程,以公辦民營方式,先後委由兩家民間業者,利用古厝經營民宿與咖啡簡餐廳。」 走在曲折、迂迴的村落巷道裡,經常可見精神動員的標語,承平時期的遊客來到此地或許會感到突兀、有趣,但那卻是活生生的一段歷史見證。 芹壁村外海的龜島 屋頂瓦片上的石塊,可以防止屋瓦被狂風吹落,可能是此地建築的特色之一。 頹毀的舊建築與新建的觀光設施雜陳,也是本地的觀光特色吧。 軍事碉堡就建築在民房之間,也是另一項特色。 新蓋的仿古式建築,是尚未開始營業的民宿。 北竿遊客中心的簡介上這樣介紹芹壁村:「芹壁的美,在於它的質樸無華,彷彿時間在此靜止,遊客來到這裡,點一杯咖啡,靜 靜發呆,歸去之後,寫下了「這裡簡直是希臘!」、「在這裡望見地中海!」「陽光燦爛的夏日,深藍海面,像極了普羅旺斯!」,希臘也好、地中海也罷、普羅旺 斯也可,芹壁真正的面貌,要您親自來體會!」 領隊刻意帶我們在黃昏的時刻來到芹壁村,為的是拍入夜前藍色調的芹壁之美。 天色漸黑之後,村內燈光一盞一盞的亮起。 入夜之後的芹壁村,寧靜、安詳,美得像一幅畫。 結束芹壁村的拍攝回到民宿晚餐,雖然是團體合菜卻也頗具有地方特色,晚餐後展開重頭戲:尋訪「藍色的眼淚」,這也是我這一次參加的這個攝影團的主要賣點。 藍眼淚所指的是在每年春夏交接的季節中,馬祖海濱會出現俗稱「藍眼淚」的海上奇景,在夜晚海面上發出幽幽藍光。「藍眼淚」形成的原因,根據海洋大學陳衍昌教授文章,可簡述如下:「藍眼淚」其實是大量渦鞭毛藻造成赤潮(red tides)現象。渦鞭毛藻的葉綠體所呈現的水華(blooming ),顏色十分豐富,紅、橙、黃、綠、藍、棕均有。所以赤潮不一定是紅色,藍色或綠色的水華都有可能。當雨天過後,陸上的雨水將含鐵的腐質酸滲入海岸,提供渦鞭毛藻孢子萌發所需的營養,再加上陽光充足,渦鞭毛藻因趨光、以及潮水與湧昇海流,而大量浮上海面群集。 我們這一團之所以選在四月底出發,就是因為這是馬祖藍眼淚發生率最高的時機,所以來參加的人都是對藍眼淚有興趣的人,希望能親眼看見藍眼淚。當天晚上觀賞藍眼淚的海灘選在北竿機場旁的塘后道沙灘,來到現場才知道因為退潮的關係,海水退到很遠的距離之外,只留下一地泥濘的海灘,有趣的是海灘上的泥砂被海潮雕刻出條狀的痕跡,在機場燈光的照耀下顯得十分的詭異,此時海面上的平流霧蓋過壁山山頭,拍出來的照片顯得十分的特殊。此時領隊在前方的海灘上大聲呼叫我們都過去,因為他發現海灘上有「星砂」,其實星砂就是形成藍眼淚的窩鞭毛藻,留在退潮後潮濕的海灘上,人走過海灘時踩在沙灘上所產生的壓力,使得窩鞭毛藻受到驚嚇而發出藍色的光芒,本地人把這景象叫做「海灘螢火蟲」。 經過領隊的這一提醒,我們緊盯著自己腳邊走過的沙灘,果然看見腳印旁微弱的藍色光一閃一閃的,讓大家驚喜的大叫,這真是太神奇的經驗!只是窩鞭毛藻發出的藍光十分的微弱,而且維持時間極短,所以大家雖然手上都有性能優越的相機,卻完全無法抓住這稀奇的景觀,但是僅用看的就讓人感動,「藍眼淚」、「星砂」,終於讓我們看見了,就在來馬祖的第一個晚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