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3 22:51:55瀏覽1069|回應0|推薦2 | |
大龍峒變遷與問題〈ㄧ〉 臺灣在以前的農業時代,寺廟的功能在於提供信徒心靈的慰藉,同時也具有凝聚族群意識與地方認同的意義,所以寺廟對歷史的貢獻不容忽視。然而,隨著社會的型態的改變、教育的普及、現代化的思想,寺廟也面臨轉型的考驗。 大龍峒地區是台北歷史悠久的老社區之一,然而隨著歲月推移,這個舊社區顯出了老態。而孔廟在現今逐漸成為傳統文化口號下的象徵,並逐漸凋零。在此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一〉文化內涵具有特色但無法展現 孔廟及保安宮可以展示的內容有限,動態的活動少,像是孔廟只有在每年孔子誕辰時舉行慶典活動,而且會讓人不能了解他的參觀價值,是該當做歷史古蹟還是一般的廟宇呢。 〈二〉觀光資源整合問題 孔廟及保安宮地區附近雖然有老街,但彼此並沒有連結。還有我們去孔廟地區時,並不會特地說一定要去旁邊的老街,當時我們經過那裡時還以為是一般的菜市場,看不出那裡的特色。 〈三〉軟體、硬體方面 硬體:建築老舊,缺乏整修。 軟體:解說系統不完備,而且在建築介紹、建廟沿革、參觀導引上未能有效的吸引民眾。 〈四〉交通 圓山捷運站到孔廟有一段距離,而且週邊停車場不足的問題,也是影響人潮的原因之ㄧ。 對於以上這些孔廟及保安宮地區面臨的問題,以下是政府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大龍峒文化園區為「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的核心區: 一、短期執行計畫: 捷運圓山站附近設立古蹟解說牌、文化導覽地圖;捷運線綠化、孔廟外牆翻修及照明設備更新,孔廟保安宮附近地區歷史街道案-大龍街歷史街道更新,哈密街文化導覽柱等。 〈二〉、中期執行計畫: 1.原公車調度站應調整現有使用,提供區域之停車空間或社區活動公園。 2.圓山捷運站提供庫倫街出口,並設置顯著之引導設施,使圓山捷運站下車 之旅客,能有清楚的方向指引。 3.巷弄改善計劃:包括清除佔用街道之廢棄物,遷移街道上之公共設施。 4.喚起民眾對周圍環境之關懷,進行社區改造運動。限制路邊停車數量,維持單邊之安全人行步道。 5.輔導原產業外移,引入新的文化、服務業。 6.嚴格管制招牌設置,積極推動招牌更新。 7.大龍街兩側圍牆景觀改善工程:保安宮庭園部分圍牆降低並向內退縮,以留設人行道。孔廟部分圍牆降低。 8.蘭州派出所遷移,原址原建物再利用,設置大龍峒歷史文化展示館及地區文化諮詢站。 三、長期發展目標: 1.孔廟、保安宮核心區:蘭州派出所遷移,原址原建物再利用,設置大龍峒歷史文化展示館及地區文化諮詢站。 2.孔廟明倫堂之圍牆拆除,開放背後空間以形成地區性之核心廣場。 3.將廣場與道路鋪面統一,必要時可開放與保安宮之廣場合而為一。 4.延伸保安宮前部分道路鋪面。 資料來源 市政府都市發展局http://www.udd.taipei.gov.tw/ 下圖 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 核心區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