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龍峒建物 孔廟
2011/01/23 22:44:11瀏覽589|回應0|推薦2

上圖  萬仞宮牆、泮池

大龍峒建物  孔廟

  臺北孔廟,其格局配置依照傳統的孔廟禮制建築規劃,規模十分宏偉。中軸線的主要建築,由南向北,依序為萬仞宮牆、泮池、櫺星門、儀門、大成殿及崇聖祠。東邊為東廡,西邊為西廡。而在左側空地,前面規劃為明倫堂,後為朱子祠,樓上奉祀朱子及文昌帝君,樓下闢為圖書館。並建造朱子祠與道教色彩的奎樓,原有前例。

        孔廟東院的空地,當初是準備建造明倫堂與朱子祠之用。而西院空地,在臺灣光復後興建明倫堂,是一座水泥構造的現代建築,主要作為集會、講座、讀經及書法等研習課程及藝文活動之用。儀門的屋頂使用重簷歇山式,屋脊曲線交織成一組變化多端的屋頂。

1.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之牌位。大成殿立在很高的臺基上,有階梯可登。在大成殿之前,有一座突出的平臺,也稱為丹墀,為祭孔時安置樂器並供佾生獻佾舞之場所。丹墀前又有御路,上面雕雲龍,龍首鋒芒畢露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大成殿,共用四十二根巨柱。它採用重簷歇山式屋頂,有兩層屋頂,四周設走馬廊,可沿屋簷迴廊繞行一周。形制宏偉而且結構嚴謹,為臺灣近代少見的巨大建築。

      大成殿的走馬廊石柱皆採用泉州白石,殿前中央則立一對蟠龍柱,雕工精緻,被譽為傑作。這些石雕皆是聘自泉州惠安一帶的匠師所作,風格蒼勁古拙,與一般寺廟的繁瑣纖細不同。

      大成殿的屋脊中央有一座七級寶塔,兩端燕尾翹起,又有七十二隻泥塑梟鳥,這些裝飾都有典故及傳說。

      民間相傳寶塔有鎮殿群邪象徵,故大成殿也安置七級寶塔。筒狀物稱為通天筒,立於鰲魚之上,筒身盤龍。據說宋朝朱熹感念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乃於泉州孔廟屋頂立通天筒以示崇敬,此後閩南地區的孔廟皆沿襲此傳統。另有一說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士子為保存經書,乃將書籍藏於竹筒內,為紀念護書有功的竹筒,就豎立通天筒於屋脊之上。

      大成殿正中央神龕奉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上方高懸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所書「有教無類」之黑底金字匾額。左右牆奉祀四配(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與十二哲(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朱熹)等牌位。大成殿氣氛莊嚴肅穆,在四角落有四隻蝙蝠雕飾,諧音為「賜福」。

      另外,在藻井兩旁有斜櫺的天花板,既可遮擋屋頂的桁木與樑架,亦可使天花板通風,裝飾與實用兼顧,令人對中國古建築的巧思心生欽佩之意。

2.萬仞宮牆、泮池

  在正南邊的庫倫街,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照牆,此即為孔廟必備的「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之典故出自論語子貢曰「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學問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進,並無捷徑,唯有進黌門或泮宮(皆古代學校)潛心修習,才能窺其堂奧。

      臺北市孔廟的萬仞宮牆四字書於牆外側,牆內側則彩繪一隻麒麟,傳說它是仁獸,有麒麟送子之寓意。古時不僅孔廟萬仞宮牆常繪麒麟,一般寺廟或官府亦常見在照牆上繪似麒麟,可見其淵源久遠。

      泮池位於萬仞宮牆之後,是一個半月形的水池。古時宅第或寺廟之前常有半月形水池,具有防災、調節暑熱及風水之象徵意義。孔廟的泮池,除有同樣的作用外,尚有泮宮之水的意義,即學校所附之水池之意。

  
泮池中有一座三孔的石拱橋,稱為泮橋,橋面彎曲如虹,兩側圍以石雕竹節形欄杆。橋頭欄杆尚且有文筆柱頭作為裝飾,不但玲瓏美觀,且又有高風亮節象徵,值得仔細欣賞。

      關於泮池上的泮橋,有一有趣的傳說,據說古時地方上出過進士殿試狀元及第者,祭孔時可以走過泮橋,過櫺星門與儀門,直上大成殿祭孔,不過有些地方的孔廟並不築泮橋。

引用自 台北市孔廟  http://www.ct.taipei.gov.tw/

下圖  大成殿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eng&aid=48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