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A 美國州立北阿拉巴馬大學 EMBA Jeff & Jill 暱稱者無 寧靜姐 访客 Sookhing
台灣意識的成長、停滯與再前進(3月15日民報社論) ◎沈政男 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從1996年的四成四,上升到2016年的七成三,創下歷史新高。從年齡層分布也可以發現,自認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率,以及主張台灣應該獨立的比率,年紀越輕比率越高。 這樣的發展趨勢不令人意外,比較有意思的是,該份民調少見地問了「願為台獨付出的代價」這樣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各有兩成左右台灣人願為台獨而打仗、承受經濟損失或減少邦交國,而超過四成的人認為若因此失去中國觀光客也沒有關係。 整體來說,這是台灣意識在這片土地繼續成長的明證,而且這樣的趨勢在年輕族群身上最為明顯。解嚴三十年、教改二十年與政黨輪替十五年,帶動了這樣的轉變趨勢,當台灣人對歷史與土地更加認識以後,自然在情感上選擇擁抱台灣。 然而與此一成長趨勢形成對比的現象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比率,急獨與緩獨加總起來,二十年來始終徘徊在三成多左右,也就是說,雖然自認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率已占絕對多數,但大多數台灣人僅止於在情感上選擇認同台灣,尚不能在理念上描繪國家圖像,更無法凝聚集體意志,為實現這幅國家圖像而形成熱情與行動。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主張,歷史是理性的開展,歷史是自由的進展,歷史也是民族精神力量的展現,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待台灣意識與台灣歷史可以發現,台灣人的理性力量,至今為止,僅止於追求個人自由,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不受宰制與囿限,還不能擴充到國家層次,在世界舞台伸展集體的自由意志。 精神意識的發展,依照黑格爾的辯證法,乃遵循肯定自己、否定自己,再整合到更高層次的自己這樣的進程。台灣意識的出現,始於一百二十年前的馬關條約,這是自我肯定的萌芽,這個面向至今仍在發展;知道自己是台灣人以後,台灣面臨了日本殖民、國民黨獨裁,與中國武力威脅,在過程裡台灣人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日本子民,不認同黨國體制,也不是中國人;而在每一次的否定之後,台灣人形成了更完整更清晰的自我認同。然而光是在主觀意識上形成自我認同是不夠的,真正的自由必須是國家層次的自由,而這樣的自由必須透過在世界舞台伸展獨立的國格才能實現。 從這樣的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蔡英文新政府的成立在台灣歷史發展所象徵的意義,及其該肩負的歷史使命。另一份由台灣指標民調所發布的最新調查也顯示,如果接受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一中這樣的前提,台灣才能與中國繼續維持官方與經濟交流,民眾認為蔡英文應接受與不應接受九二共識的比率,各有三分之一,此結果與聯合報吻合,也就是台灣人大約只有三分之一,願意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樣的台灣意識付出顯著的實質代價。這兩份民調都在提醒新政府,台灣意識發展至今已經到了瓶頸階段,台灣人究竟要停留在對台灣的情感認同,還是願意前進到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形成熱情與意志,在世界舞台伸展國家層次的集體自由? 國家意識發展不進則退,台灣在李登輝時代對兩岸關係曾提出「國與國」論述,但馬英九主政八年以後,拋給中國一條拉住台灣、名叫九二共識的繩子,以至於繼任的蔡英文新政府還沒上任,先在兩岸問題上被綁手綁腳,必須採行「維持現狀」這樣的政策主軸。 現狀如流水,不可能變動不居,聯合報的民調數據就是明證。陳水扁主政八年,將台灣意識在情感認同上往前推進一大步,但馬英九接任以後,台灣意識表面上繼續成長,實質上台灣人的統獨取向已呈現停滯狀態。二十年後的聯合報民調將呈現怎樣的台灣意識與台灣前途數據,取決於新政府未來四到八年的施政,而如何讓台灣意識繼續往前邁進,將是蔡英文總統最重大的歷史任務。
台灣意識是兩岸不正常關係下由野心政客構建的產物, 除非把台灣移到太平洋中央, 離中國大陸更遠一點, 而且兩邊老死不相往來, 再發明新文字取代中文, 台灣意識才有鞏固的可能, 否則兩邊一旦正常交流, 台灣意識就會像在沙灘上的城堡一樣被海浪沖刷的無影無蹤
台灣意識是什麼東東?
等你把你祖宗的墳墓炸掉再說
國家意識是沙小?
我住台北,台北跟我,比中華民國關係更密切,我要不要主張柯P帶領台北獨立?
反正台北先後被國民黨、民進黨反覆統治,現在換第三勢力的白色力量當家,他
凝聚了八十五萬人的向心,請他帶我們獨立?
他也有民調。
敢問格主,這樣成不成?
中國如果繼續吹北風,台灣只會繼續離異。
相反地,如果陽光普照,台灣自然會如沐春風。
家暴的男人,是絕對贏不等女人的心的!
中國要文攻武嚇,自然將台灣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