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1 08:07:55瀏覽244|回應0|推薦0 | |
出口衰退又急又猛超過預期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2.11 02:51 am 財政部本周一公布11月我國海關進出口雙雙衰退,其中出口較去年同月大幅衰退23.3%,不僅連續三個月負成長,而且衰退幅度急速擴大,更是近七年二個月來最大衰退幅度。台灣此波出口衰退之急,幅度又大,遠超過各預測機構的預期,明年台灣經濟是否能保住正成長,受到嚴酷考驗。 11月台灣出口,除日圓大幅升值對其出口尚能保持正成長外,對其他主要出口對象全部負成長,顯現台灣出口問題之嚴重。其中一向居我出口首位,高占總出口40%的中國大陸(包括香港),11月對其出口衰退38.5%,影響最大。其次是東協六國,對其出口已高占我總出口15%,衰退19.4%。顯然對大陸及東協出口衰退幅度,較對美、歐出口分別萎縮14.2%及9.8%高出很多。之前不少人認為此波金融海嘯,受衝擊最深的應是美、歐等工業國家,對開發中國家,尤其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較低的如中國大陸等新興工業國家,衝擊較輕。但以台灣對各國出口衰退幅度高低來看,該項認知顯然不完全正確。新興工業國家雖受金融海嘯衝擊程度較低,但彼等多以出口為導向;美、歐工業國家實質經濟受到金融海嘯嚴重衝擊,經濟淪為負成長,進口也隨之萎縮,自將影響新興工業國的出口,進而傷及其經濟成長。 而台灣由於投資環境改變,許多勞力密集產品,已失其比較利益,不得不在20多年前移轉新興工業國家投資生產,誘導台灣機器設備、原材料、零組件及半成品等,對新興工業國家出口,利用該等國家低廉勞力、土地,經簡單加工與組裝後,再出口到美、歐等工業國家。台灣20多年來採取此種模式,雖對美、歐出口占總出口比重迅速降低,但代之於對中國大陸與東協等新興工業國家出口比重大幅上升,不僅支持台灣出口與經濟維持適度成長,亦幫助台商在海外開創第二春,更促進台灣經濟結構的調整,朝向技術密集產業發展。 可是自今年第三季開始,工業國家經濟全面淪為負成長,進口隨之萎縮;對台灣而言,不僅對工業國家直接出口衰退,間接透過新興工業國家轉出口的部分亦隨之萎縮。因而,11月台灣出口除日本外,幾全面敗下陣來,其受衝擊之大,可能甚於新興工業國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8月間台灣出口還呈兩位數達18.4%的成長,9月突然轉變為1.6%的負成長,11月更劇降為負23.3%的衰退。台灣出口之所以如此急遽萎縮,主要受到對大陸出口急速衰退的影響。今年8月對大陸出口還增加13.9%,9月突轉為負16.3%的衰退,11月更降至38.5%的萎縮。此除受到工業國家經濟衰退的影響外,大陸在去年下半年所採取一連串打擊其加工出口產業的各項措施,更是罪魁禍首。台灣此波出口又急又猛的衰退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目前尚難判定,但僅10及11月出口急速衰退所產生的傷害,已遠超過各經濟預測機構的預期。以行政院主計處的預測為例,今年第四季商品及服務出口以當年新台幣計,衰退6.7%,但實際海關10及11月商品出口,同樣以新台幣計卻衰退15.6%,超過一倍以上;尤其出超主計處估測第四季還增加3.2%,但10及11月海關統計出超大幅衰退43.1%。顯然,主計處估測第四季外需的持續擴大,對經濟成長率是正的貢獻,而今海關統計將是大幅萎縮;因此,今年第四季主計處估測經濟成長率負1.73%,可能衰退幅度遠大於此。依此類推,明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由負轉正,其可能性大為降低。加以國際間近兩周來不論工業國家或新興工業國家發表的各項數據,均較之前嚴峻。顯然,各經濟預測機構,估計台灣明年將有2%以上的經濟成長,似過於樂觀。 終之,處此非常時期,需要大家共體時艱度過此一難關外,為追求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行之多年的引進高度工業國家的技術、進口精密機械設備與原材料、關鍵零組件,在台加工後銷到新興工業國家,尤以大陸為主,再經簡單加工與組裝後轉銷到工業國家。此一發展模式應予檢討,是否已到改弦易轍的時刻,請執政當局三思。 【2008/12/11 經濟日報】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