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4 18:16:56瀏覽197|回應0|推薦0 | |
B計劃難救美國 作者:謝國忠 七千億美元援救計劃只能短期提振市場信心;排斥來自非西方國家的投資,是美國解決當前問題的主要障礙 美國政府緊急推出一套援救金融體系的措施。這些措施被稱做B計劃,其內容包括:成立一個政府機構,接管金融機構七○○○億美元的不良資產——這個數位還不包括援救AIG、房地美和房利美(下稱「兩房」)支出的近三○○○億美元;給金額高達三.四兆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提供擔保;暫時禁止對近八○○檔金融股的賣空。 這些措施挽救了市場,但是,幸福的感覺不會持續太久。B計劃不會扭轉美國經濟頹勢。二○○九年,美國經濟增長將下滑大約二個百分點。長期而言,美國仍需理清如何支付危機導致的損失,減小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的槓杆率,並找到非債務刺激經濟增長模式。這次不僅是投資者的信心危機,而且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出了問題。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引發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國政府不得不緊急出臺B計劃。一年前,危機伊始,美國政府就曾試圖穩定金融體系。貝爾斯登倒閉時,美國政府勸說摩根大通購買它,並以美聯儲提供三○○億美元接管部分不良資產作為激勵。「兩房」財務出現危機,美國政府接管了它們。到了雷曼兄弟和美林,美國政府勸說它們開展自救。但是,為尋找最有利於自己的交易(通常是能讓老闆升職的交易),這兩家投行花了很長時間。看出它們自救緩慢的原因,美國政府決定「殺雞給猴看」 ,讓雷曼兄弟倒閉。但它沒有讓AIG步雷曼兄弟後塵,接管了這家保險巨頭。因為AIG就是那隻「猴子」。 華爾街空前考驗 但是,雷曼兄弟破產讓已經脆弱的金融市場更加恐慌。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它們該和誰做生意。華爾街坍塌的謠言四起,使機構投資者已經準備從華爾街撤出。一旦機構投資者撤出,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將會大批關門。這也是為什麼雷曼兄弟倒閉後,賣空者大量拋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股票,股價頓時瘋狂下跌,感覺就像華爾街的末日來臨。如果政府那時不採取措施,美國金融體系可能真的崩潰。 有一點很諷刺。華爾街孕育了對沖基金(賣空方),這次卻差點被它害死。二○○一年科技泡沫破滅後,對沖基金開始活躍。它們的成長很快,現在已經管理二兆美元資產,而且大到可以與華爾街較量。這像是現代版《俄狄浦斯王》(Oedipus play)。對沖基金殺害了它們的雙親,佔領了它們的王國。雖然政府的措施暫時拖住它們,但是,離悲劇結束尚早。 有的學究和政府官員們,對保爾森和伯南克處理危機的方式讚不絕口。我不太同意。因為他們沒有理解這場危機的根源。這場危機標誌著「格林斯潘債務王國」倒塌。華爾街貴族們通過將債務反復打包——它們被稱做衍生品,每年獲得數十億美元收入。但是,政府不可能維持住這個大泡沫。危機過後,金融體系應會煥然一新。政府應該查封所有破產的金融機構,清理股東和債權人,迅速降低槓杆率,吸引國外投資,重建規模更小但生機盎然的金融體系。相反,美國政府卻指望製造泡沫的人來解決問題。 大多數華爾街大腕們已經被開除了,但是拿著上百萬美元的解雇金。可能的話,他們終有一天會受到懲罰。幸存的人,仍然不相信他們的成功是一個幻影,還繼續維護著他們的王國。在泡沫中,只需要膽子大,就可以成功,而不需要聰明才智。但是,成功卻讓他們相信自己都是聰明人。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結局如此悲慘——連他們都不能理解自己創造的金融工具。所以,政府援救這些人的努力一直沒有收到效果。 美國政府採用拖延戰術,是考慮到正在進行的總統大選。美國政府援救市場的行為,暴露出過去它們在經濟政策上的決策失誤。這會降低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十一月當上總統的可能。現在的市場形勢,逼迫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行動。布希政府的援救行動,很可能讓麥凱恩錯失當選總統的機遇。 B計劃難擔重任 B計劃如何實現呢?我認為它只會暫時提振市場信心。投資者幻想政府接管不良資產,麻煩已經過去,「正常生活」將重新開始。這種天真的想法很快就會破滅。誰來為這些損失埋單?政府會追究股東和債券人的責任嗎?那些房屋貶值的納稅人能有錢來償付這些損失嗎?已經負債十兆美元的政府,還能借更多的錢來支付這個大賬單嗎? 即便為不良資產的損失埋了單,美國經濟的槓杆率仍然很高。重組美國經濟需要大筆資金。二○○七年,美國的非金融部門債務占GDP的二二六%。十年前,這一數位還僅為一八三%。同期,金融部門債務從占GDP六四%的水平上升到一一四%。因此,泡沫破滅後,真實經濟可能需要開展股權融資,所需資金約為五.五兆美元,相當於美國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一。即便美國人可以勒緊腰帶,提高儲蓄率,來使股市繁榮,這個過程也太漫長,難讓市場情緒平穩。美國可能需要借助外國資本,約占所需資金的一半。 美國金融部門可能必須減少五兆美元到八兆美元債務,來降低槓杆率。美國的不良資產也差不多有幾兆美元。其中,已經報告的損失超過了四○○○億美元。新的損失甚至遠超過這個水平。危機開始前,總體損失已經接近美國金融體系的資本,因此,美國可能必須讓債權人——以外國央行為主——成為它幾大金融機構的主要所有者。 去年一輪集資浪潮,美國金融機構只將少數的股權賣給其他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它們對這些金融機構沒有任何控制權,當然對遭受的損失很憤慨。未來的融資模式 ,美國的金融機構可能必須賣給外國人大量股權,使它們可以有更大的控制權。 解決美國危機,必須由那些外匯儲備高達十兆美元的國家參與——美國經濟資本不充裕。一個折衷解決方案,可能是用一種形式的債務替代現在的債務。B計劃就是這種方式。當騙局無法繼續下去,印鈔票就成了惟一出路。這將最終導致美元體系崩潰以及美國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全世界應該防止出現這樣悲慘的結局。中國、日本、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有巨大外匯儲備的國家,應該同美國政府坐下來商討,找到美國資產重組的方案。這些國家應將它們的美元債權,例如美國國債,交換成股權類資產,例如股票。 全球協力是關鍵 有序解決美國危機對全世界都有好處。如果美國通過印鈔票來解決問題,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者就會受到損失,世界經濟也會陷入無法想像的衰退。過去十年,美國不斷提高的槓杆率促進了全球需求增長,從而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它導致美國出現巨大貿易赤字以及美國貿易夥伴的鉅額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迴圈回到美國,購買美國的債券,推高了它的槓杆率,刺激了需求增長。因此,美國貿易夥伴的鉅額外匯儲備和美國經濟過高的槓杆,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很難想像問題的解決 方案不會需要多邊同時參與。 美國需要改變對待外國投資的政策。排斥來自非西方國家的投資,是美國解決當前問題的主要障礙。人們記得,中海油試圖收購優尼科(Unocal)曾遇到巨大阻礙,杜拜港口世界(DubaiPorts World)被迫撤出對美國的港口投資。如果美國可以成功地推進債務和股權轉換,股權所有者應該是亞洲國家以及石油出口商。美國人不太適應這些國家成為其公司所有者,但是,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在對待國外投資者方面,美國應該向英國學習。 雖然上述建議對全世界而言會帶來雙贏局面,但是,它施行的機率很低。美國對自己的評價仍不太現實。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人,可它的行為卻像最大的債權人。美國人可能需要經歷更多的磨難,來改變態度。 美國不願接受來自非西方國家的投資,最後只能依靠印鈔票。美聯儲可以購買任何聯邦政府發行的「廢紙」,來彌補處理不良資產時的損失。這將導致較高的通脹率。當外國人拋售它們的美元資產,美元會崩盤。美國可能經歷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混亂。 雖然金融危機離結束尚遠,但是,經濟危機已開始悄悄向我們靠近。過去十年,高槓杆支援美國消費刺激增長的模式。美國需求中重要的一塊,是由這個泡沫來支援的。當泡沫破滅,那部分需求也會消失。即將到來的衰退可能是五○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二○○九年,美國經濟增長會下滑二個百分點。 很多人可能對我的觀點比較懷疑。一年前,當危機發生時,每個人都對最壞情況很擔憂。但是,美國經濟一直沒有明顯放緩。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即便美元貶值三○%,美國出口仍然表現良好。但是,出口不是美國最重要的部門。美國經濟沒有降低它的槓杆。美國的非金融部門的債務從一年前三○.四兆美元,上升到二○○八年中的三二.四兆美元,同期,金融部門的債務也從十五兆美元上升到十六.五兆美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是建立在泡沫之上——不斷用新的債務來覆蓋不能償還的債務。 市場的壓力讓美國不得不作出調整。就像一九九八年亞洲國家遇到的情形,美國必須減少債務。這表明,不會再有貸款來支援美國現在的鉅額消費;美國房地產價格會加速下降。這兩方面因素將引發經濟大規模收縮。這會表現在失業率上。二○○九年,美國失業率可能上升到八%以上,這將進一步放大經濟收縮。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市場崩潰,在隨後的一九九八年,它們的經濟也大幅減速。美國在重覆這個故事。 明年經濟出現衰退,但復甦還遙遙無期。一九九九年,當時全球經濟形勢很好,亞洲國家讓本幣貶值,拉動出口強勁增長,經濟迅速復甦。但是,同樣的事不會在美國發生。歐洲和日本因為老齡化問題,需求疲軟。新興市場也沒有成長到足夠支援美國復甦的程度。在未來若干年,美國經濟都會表現平平。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採取措施來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它們的效果不會持久。柏林牆倒掉之後,世界經歷了一次空前的繁榮。全球化通過在世界範圍的分工,刺激了產出增加。但是,房地產重要的一部分是負債泡沫。在泡沫時期,全球化的標誌達沃斯論壇曾高度讚揚華爾街領導的金融資本主義。現在,這個模型不再可信。我們正邁入另一個世界。與過去相比,未來華爾街的工作不會像從前光鮮耀眼,不過比芸芸眾生還是要好一些。但是,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