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7/17 18:37:26瀏覽2053|回應1|推薦16 | |
為國家公共政策發聲,為台灣建立一個無毒國度,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法務部長王清峰亦全程與會,她表示,毒品防治是法務部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台灣毒品防治政策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法務部很樂意聽取諸位專家學者的建言,作為未來施政的參考。王清峰部長並以「我國毒品問題之刑事政策」發表演說。 此外,論壇中亦發表海洛因反毒政策建議宣示,由成大社科院副院長楊永年頌讀宣言,宣示內容包括積極參與國際反毒會議、建立或指定中央與地方反毒統合與專責部門、重新評估美沙酮戒毒政策等三項。 由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與台灣競爭力論壇共同主辦,台南地檢署與更生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協辦的「公共政策論壇-海洛因防制政策」,是透過對談的方式,分別從「海洛因危害與監控」、「美沙酮戒治成效」兩個議題,深入討論海洛因防制政策背後存在的問題。 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馮達旋表示,由於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出席國外的會議,無法前來,他代表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與會,表達對該論壇的重視,他轉述賴校長的話指出,毒品及藥物防治等議題,是21世紀影響人類重要的問題,絕不能忽視。包括海洛英及其他可能違法的藥物都是在藥物防治及使用中備受關注的焦點,不管貧富、教育程度高低、或城鄉的居民,毒品引發的問題影響社會與人心甚鉅。 馮達旋副校長強調,杜絕毒品有賴全面性的教育及健全的法律政策,成大作為一所研究型的綜合性大學,有責任為國家政策的發聲、為國家法律的發展暢通溝通的管道,因此,成大社科院舉辦此論壇,期建立一個公共平台,讓重要的議題或重要公共政策可以被討論,被推展出去。 論壇中法務部王清峰部長以「我國毒品問題之刑事政策」為題進行報告,提出各方面的數據,探討我國毒品問題之現狀。她指出,我國毒品犯之狀況,依據地檢署執行裁判確定施用毒品人數的數據顯示, 依據地檢署執行裁判確定施用毒品人數占全部刑案比例,10年來,1998年及2005年之施用毒品人數在全刑案中所占比例最高,其原因係為1997年及2004年修法所致。1998至2007年間,監獄收容之毒品犯10年來皆在二萬人左右,占在監人數的4成左右,2007年執行減刑條例,致新入監毒品犯人數下降為35%。 此外,就毒品受刑人刑期結構來看,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一級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實務上毒品受刑人之刑期不長,甚至短於戒治處分期間 (6月至1年),這是否導致吸毒者戲稱寧可入監也不願戒治,有待進一步討論。 王清峰部長表示,依據2007年底受觀察勒及受戒治人施用毒品類型比例,比較受戒治人與受觀察勒戒人中,施用1級與2級毒品之比例,顯示 1 級成癮性較高,易被裁定戒治。2007毒品犯前科情形,2007新入監毒品犯人數計有8,710人,其中有毒品犯罪前科者為7,278人(占83.6%),毒品犯出入監所頻繁,顯示毒品戒治困難。此外,觀察勒戒與戒治再犯率,追蹤1998年至2007年一年內再犯率似有下降之趨勢,1998年至2004年三年內再犯率近年來無明顯變化。其中以出所後1-2年為再犯之高危險期,故社區處遇至少要追蹤輔導2年。 關於替代療法相關問題,王清峰部長指出,2004年至2005年因靜脈注射新增之HIV感染人數及愛滋病人數驟增,靜脈注射(共用針頭、稀釋液)是感染愛滋的主要途徑。愛滋感染者的激增也反映在矯正機關的愛滋收容人。 衛生署於2005年開始推動減害計畫,最初目的在於防止愛滋病之傳染,現今目的是降低毒品再犯率,具體的措施包含免費提供清潔針具、實施替代療法(美沙酮與丁基原非因)。2006年地檢署亦配合推動,對海洛因吸食者緩起訴處分,並以緩起訴處分金支應替代療法相關費用,惟因目前24條實施標準尚未訂定,是否繼續辦理尚有爭議。 推動減害計畫後,愛滋疫情受到控制,惟替代療法是否提昇戒治成效,尚有待觀察。替代療法衍伸的相關問題,包括僅適用海洛因等鴉片類成癮者,對其他毒品無效,此外,美沙酮不能完全替代施用海洛因的感覺,接受替代療法者亦會同時併用海洛因,導致雙重成癮,甚至增加過量危險;再者,衍生其他治安問題:如藥頭至醫院找客戶、美沙酮流出販售等。 王清峰部長表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24條修正亦衍生新的疑慮,包括刑罰公平性,二級毒品施用者無適當之戒癮治療良方,仍得入監服刑,其結果可能導致吸食毒品者『升級』;醫療體系、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接辦,經費與人力短缺;戒癮治療完成之認定,緩起訴時間最多三年,又如何認定戒癮治療完成;檢察官執行戒癮治療之妥適性,戒癮治療係醫療行為等,皆待解決。 王清峰部長強調,法務部對於毒品防制工作絕不鬆懈,未來著手的方向包括修正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各地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法制化,建構寬嚴並濟之毒品刑事政策,建議將毒品犯以量論罪、實行沒收毒販所得之推定制度,以及自白自首減輕其刑之政策,增訂三、四級施用毒品者之行政罰,賦予警察機關及時採驗毒品人口尿液之權限,成立毒品防制基金,由衛生署負責觀察勒戒及戒治所之戒治醫療經費與方案。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反毒會議、建立或指定中央與地方反毒統合與專責部門、建構專業戒毒網站、健全各地毒品危害中心之運作與督導、建置受戒治人處遇電子資料庫、積極推動結合醫療資源與戒治處遇、辦理毒癮戒治暨社區復健計畫等。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永年在「海洛因毒品防制政策」一文中指出,台灣毒品問題嚴重,以海洛因毒品問題為最,甚至可能影響到台灣的競爭力。 究竟台灣目前吸毒的人口數有多少?依前述查獲的案例推估,每年被查獲的吸毒人口約8萬人(以95年76068件而言,8萬人是保守數字),假設以4成的司法單位破案率計算,台灣可能的吸毒人口至少有20萬人,那麼可能有20萬個家庭受毒品問題困擾;若以每個家庭若以四口計算,那麼受吸毒影響的人口數至少80萬人,若考慮校園、社會或其它更開放空間,受影響的人更多,而這些吸毒人口具有情緒問題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影響到台灣的競爭力。 另外,政府整合機制不健全,毒品犯罪防制需要整合跨層級、跨部會與跨領域之工作團隊,雖然政府存在跨部會反毒整合機制(反毒會報),然而卻成效不彰,而後又與治安會報結合,毒品問題更未受到重視。問題可能出在,目前沒有整合機關,或整合機關未被授權進行主導與整合,引不起其它部會的重視。 有鑑於此,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