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9/30 18:06:35瀏覽3710|回應3|推薦13 | |
記者是無冕王,記者是文化流氓?不,記者在外一條龍,但回家就是就是一條蟲! 許多人對記者的印象是自由自在,不必忙著打卡趕上班;各採訪對象對他們都是恭恭敬敬的,深怕得罪這些記者大爺。殊不知,當這些記者大爺們回到企業體系內,他是編輯部的最基層員工,就是一條蟲。下次仔細觀察,只要記者大爺接到公司的電話,那臉上不是堆滿笑容,就是露出虔敬的表情。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報社上班,因為他為人憨厚,有時表達上會慢一點,這和他的能力沒有關係。他說有一次寫了一則稿子,內勤整理記者打電話詢問內容細節,由於雙方認知有些差距,只聽內勤記者問了一句「你什麼系畢業的?」「我物理系畢業的。」接著就是來了一句冷冷的「難怪!」哐啷,電話掛了。留下一臉錯愕的小記者。當我朋友描述這故事,那鮮活的影像一直留在我腦海中,因為我也不是新聞系畢業的,英文系畢業卻跑到鄉下當地方記者,學非所用,真擔心那天換我被K。 要聽這種故事的話,去找那些年過四十的記者們,不但多且生動精彩,記得剛進報社,有時會覺得在新聞上和內勤理念扞格不入的情形,難免抱怨一下,因為有不少內勤打電話給跑線記者問內容時,大概是覺得記者們採訪及寫作不夠落實,常是劈頭就一連串的質疑。稍沒信心的人,可是會愣住的。地方主管看到這情形,常會安慰這些菜鳥記者說「這還不錯啦,文化在改變了,以前要是長官覺得新聞寫不好,可不是要求重寫那樣而已,是把手寫稿當著面揉成一團丟進字紙簍,再罵幾句,最後 才是要求重寫。」 隨著發稿作業電腦化,這種當面揉稿件的畫面就消失了。不過,為了求好心切,跑線記者面對內勤記者的詢問,不免還有咄咄逼人的感覺。 像有些報社對細節要求相當嚴格,我有朋友跑社會新聞,在報導一件機車搶奪案時,他覺得過程情節比較重要,就疏忽了發生地點的街道住家號碼,結果就遇到要求很仔細的內勤,問他到底是什麼路的幾號前發生的?我朋友低聲下氣的答以號碼不重要吧。哈哈,接下來當然就是一陣排頭,誰叫你是基層的菜鳥記者。 還有一個也在一家媒體當地方記者的菜鳥小記者最近就向我抱怨,記者回家是一條蟲,那菜鳥記者就是小小蟲,因為大蟲吃小蟲,他每天都想找理由不要回辦公室,因為所有採訪對象都把她捧在手心,大家合作都愉快,像在天堂一般。但是回到辦公室,她最小,心裡戰戰兢兢,彷彿跌回地獄。 不僅如此,他上班要跑新聞。放假呢,如果她的轄區內有新聞,因為代她的班資深記者常會搞不清楚狀況,最簡捷的方法就是打電話叫她去問,再回報給他寫。她的假日就經常被這些電話切割得零零碎碎。有時連和男朋友約會都被打斷。 她常會懷疑為什麼別人都說記者很自由,她完全感受不到。問她為什麼要如此辛苦,假日關機就好啦!「還不是要考績!」我再問她「那考績應該不錯吧,年終領得多喔?」「上級說年輕人來日方長,一下是有較資深要跳大級,讓一下:一下又是今年要給那個較資深的記者好的考績,確保資格。多做還比少做的差呢?誰叫我是菜鳥。」 說到菜鳥記者放假不輕鬆,許多心都認為記者不必打卡上班,我常說,沒有上班就沒有下班呀。我進了這一行,通宵達旦處理新聞的案例常常有,至今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加班費,管你沒日沒夜處理新聞,就是沒人會報加班費,好像是文化一樣,漸漸的我們都忘了有這項「福利」。 還有更好玩的,有的主管是要求在營休假,也就是放假時也要注意轄區內沒有重大事故或新聞,要準備隨時支援,對於在當地土生土長的記者來說還好。對於離郷背井的記者來說,誰敢擅離駐地返鄉探親。 我呢,也有一個有趣經歷。最早在偏遠鄉鎮跑新聞,積了近十天的補休假,調地之後,新主管好像忘了我有十天的補休假,我最後忍不住旁敲側擊說我有三個月沒返鄉探親,可不可以休個連假。新主管就以回家休三天了結那近十天的補休假,菜鳥小記者看著有些資深記者熱愛工作到常不想放假,害我連吭都不敢吭,還以有三天可休感到高興無比。 話說到此,隨著時代的改變,媒體職場文化也在改變,有了草莓族的庇蔭,加上內勤的汰舊換新,內勤態度早非往日情景,有時接到電話聽到溫和的語氣,還會不習慣呢。 所以說,記者在外一條龍,回家是一條蟲,有幸的是現在是比較敢抬頭挺胸的蟲。在考績制度的壓制下,記者大爺們不想當蟲,難呢!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