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大學」成大陸家庭勝算渺茫的命運賭博(2)
2013/04/15 23:22:19瀏覽154|回應0|推薦0

20130330日記者 佟昕 綜合報導

通過考上大學來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幾乎是大陸貧困家庭子弟唯一的希望,但是現在,在天文數字一般的學費面前,要麼是貧困的父母們,像藍田忠那樣,拿命去換錢;要麼是貧困的孩子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希望破滅。

大學擴招——付高額學費 最終卻是失業

1999年,中國大陸教育系統開始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大學擴招。雖然10年後的2008年,大陸教育部表示1999年開始的擴招過於急躁並逐漸控制擴招比例,但是大學擴招已經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結果,更讓千辛萬苦才邁進大學校門的貧困學生和他們的家庭面對絕望。

1999年,當年大陸高校招生人數就增加了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而在1999年之前,高校招生年均增長都只在8.5%左右。之後2,000年的擴招幅度為38.16%2001年為21.61%2002年為19.46%,到2003年,中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在校人數超過了1,000萬。

學生人數暴增導致學校基礎設施缺乏,很多高校在擴招之後便開始大規模擴建,由此掀起了大陸高校基建熱。結果因為基建規模太大,導致很多學校背上了巨額債務。截止20079月,中國大陸高校貸款總額達到2,000多億人民幣。為了償還貸款,一些學校不惜提高學費,降低錄取分數,進一步擴招學生。本已有限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為了減少支出,一些高校大量開設英語、旅遊、法律、會計等不需硬件投入的課程,導致學校培養的人才大大超過了社會需求。大陸許多高校最終變成了文憑工廠。《紐約時報》用七年時間追蹤報導了中國大陸大學生吳曹英的家庭。報導說,她的經歷是一個窗口,令人們得以一窺中國普通家庭在大學擴招和高昂學費下的困境。報導中說,吳曹英的父親吳業兵是一名煤礦工,為了每月500美元(約合3,115元人民幣)的收入,幾乎每天都要下煤井工作,為吳曹英上大學攢錢。

吳曹英的母親曹渭平在商店打工,每天可掙到幾美元,5月和6月的時候在果園裡每天辛苦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天能掙到12美元。這些錢全部都用在了吳曹英的教育上。儘管吳曹英的父母在生活上非常節儉,卻基本上沒有養老儲蓄。

19歲的吳曹英現在是一名大學二年級學生,她是中國不斷增長的、數千萬大學生中的一員。她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她說,她所在的專科院校,去年春季畢業的學生有50%60%還沒找到工作。目前,吳曹英對於繼續上學感到很矛盾,因為學費和食宿費用加起來超過了她父母年收入總和的一半。作為一名成績中等略微偏上的學生,她想要輟學,去找份工作掙錢。

可是,母親曹渭平極力勸說她要繼續讀下去,「你得繼續學下去,我們老了之後得靠你養活。」曹渭平說,她和丈夫就這一個孩子,一想到他們把那麼多錢花在女兒的教育上,女兒卻找不到工作時,她就愁死了。

從第一批擴招的大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的2003年開始,大學生就業問題就開始成了中國大陸全社會關注的話題。有論者指出,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收取的是精英教育的學費、提供的是大眾教育的質量、生產的是滯銷的社會產品。

研究生擴招 碩士文憑貶值

隨著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中共政府開始將一部份大學生安排在基層工作,這個「基層」包括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扶貧以及城市社工等崗位;同時,採取擴招研究生的辦法來解決就業壓力。2004年是1999年中國大陸高校擴招以來迎來的第二屆畢業生,這一年也是大陸研究生擴招總量和幅度最大的一年。

2004年,研究生招生計劃總量從2003年的267,000人(其中博士生49,201人,碩士生217,799人)擴招到326,213人(其中博士生53,096人,碩士生273,117人),總量擴招22.2%,其中博士生擴招7.9%,碩士生擴招25.4%。到2012年中國大陸研究生的計劃招生規模達到584千人,這意味著10年間研究生擴招了一倍多。

對不少學生來說,讀研究生是為了躲避就業難,一些高校也把研究生擴招當作緩解本科生就業困境的「蓄水池」,對此早已有人感歎,研究生成了大五、大六。

擴招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師資捉襟見肘。2008年,五年一次的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表示,中國15.7%的研究生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還有1%的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達到30人。美國高校中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的研究生人數一般為23人,56人就已屬較高水平。這樣的教學條件下,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論文質量的下滑是必然結果。

如今,各個高校中考研大軍浩浩蕩蕩,「考研熱」連年高燒不退。2013年大陸碩士研究生招考,考生人數達到180萬,再次刷新歷史記錄,考研人數已經連續9年超過百萬,並且連續4年以超10萬人的速度遞增。大部份考生均坦承,就業壓力是驅使他們選擇考研的動因之一。

與招生「加速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2005年起,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許多研究生在耗費幾年青春,投入精力、金錢,好不容易拿到高學歷後,卻陡然發現,找到的工作和本科畢業時沒甚麼兩樣。整個社會處於飽和狀態,並沒表現出對高學歷的旺盛需求。更不幸的是,由於高學歷畢業生要和本科生搶飯碗,無形中又推高了本科生的就業門檻。雖然研究生的學歷證書含金量與社會認可度在逐年遞減,可是許多人認為,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選擇的一條最有「可行性」的上升路徑。尤其在大陸一些二、三本院校中,考研已經幾乎成為必須選擇的一搏。

早在大陸高校擴招之初,就有業界人士指出,大學盲目擴招是政府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對學生本身、對社會乃至對千千萬萬個家庭,還有教育本身,都是弊大於利的。悲劇的是,中國的教育真正是為政治服務的,而不是人民。

(責任編輯:江啟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5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