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02 21:47:18瀏覽254|回應0|推薦0 | |
經濟成長是經濟研究的核心議題,在知名學者顧志耐(Simon Kuznets)將所得不均和經濟成長掛勾後,後續研究更為蓬勃,理論上雖然沒有定論,在現實生活中卻活生生體現。 所得惡化 政府還傷口撒鹽 在國際經濟景氣先後受到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衝擊後,各國富豪的資產僅有帳面數字的起落,基層民眾卻陷落到生存邊緣掙扎。從這一意涵而言,經濟惡化和所得不均,都是人民痛苦的根源,而且台灣民眾在痛苦中,還要承受政府在傷口上撒鹽。 世界經濟呈現雙速成長,已開發國家成長緩慢、開發中國家成長較快,使得彼此經濟發展差距縮小中,中國、印度等國以高經濟成長率急起直追已開發國家,韓國還宣布進入先進大國行列。雖然歐盟官方仍然發布歐盟經濟指標逐步一致化訊息,歐債危機使邊緣諸國進入衰退,但各地基層人民不再容忍「國際一致化,國內差異化」之所得不均所造成生活水準的巨大差距,使各國政府窮於應付思變的民意。 經濟不景氣更惡化了所得差距的殺傷力,美國佔領華爾街、德國佔領法蘭克福運動,雖未捲起主流民意同步而行,但不少基層民眾用選票表達生活水準惡化的不滿,法國總統歐蘭德對年收入達百萬歐元以上的富人課以七十五%的邊際稅率,雖然預計將只施行兩年,但已反映民意對貧富差距的強烈反感。 所得公平是經濟成長關鍵 一般民眾對貧富差距的不滿,自古皆然,積怨一深,就會爆發。雖然經濟不景氣激化了貧富的階級對立,經濟成長和所得不均的關係一直未有定論。顧志耐在一九五○年代提出論文後,相關討論未曾間斷,有學者強調所得不均不但不會阻礙經濟成長,而且是使經濟成長的必要之痛,但是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一篇「公平和效率」(Equality and Efficiency)的最新實證論文,很明確的指出,所得公平分配是永續成長的關鍵。 其實不管是否會影響經濟成長,對政府而言,所得不均就是重要的議題。尤其是全球化使基層勞工必須和全球勞工競爭類似的工作,資本家卻能藉以收割全球市場,所以當經濟不景氣時,各國政府均窮於弭平基層民眾的不滿,有利於資本家的擴大財政支出政策,也不再像過去那麼理所當然。 馬政府是造成對立元凶 然而,我們的政府施政卻一再的造成國內對立。去年公務員加薪三%決策引起爭議時,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副總統吳敦義表示,希望政府調整軍公教待遇,對民間企業有帶動作用,但民間薪資調整遜於公務員加薪,今年以來且為負成長。相對於民間企業員工薪資隨業務狀況調整,公務員薪水無法調整,反使公務員聲譽和政府威信一起受害。 而政府調降遺產稅,原是希望資金回流,但是基層民眾卻看到降遺產稅的結果是資金炒房,現在當然也會懷疑要引台商回流的各項措施,是否又是大利資本家的政策?從基本工資調整,到勞保基金可能破產的消息,一般勞工看到的是政府厚公務員而疏忽勞工的剝削式施政,什麼都漲,就只有薪水不漲。執政者一邊喊著關心庶民,要讓民眾安心,卻未見安心的施政,也未見為了公平正義而施政。 撕裂民眾心理的施政,造成貧富差距的措施,不僅造成人民心理的不滿,更使經濟惡化難以回春,或者,講得更清楚一點,惡化的不只是經濟,而是人民的信賴。當陷在所得不均和經濟惡化的惡性循環中掙扎,勞工對公務員當然有所不滿,台灣處在這樣不安的景況,執政者要負最大責任。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