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08 08:41:49瀏覽171|回應0|推薦0 | |
2012-02-07 林建山 歐盟特別高峰會「歐盟財政協定」協議達成,也同時暴露出歐盟的領袖失能問題,在27個國家元首組成的歐盟執委會中,誰是「領袖中的領袖」?誰是「最後拍板定案者」?而且又有長程願景與宏觀遠見?作得出維持歐洲經濟社會競爭力,與鞏固歐盟國際地位的較佳決策者?在這次歐債危機從爆發到延燒惡化的整整兩年期間,國際間看不到真正的領袖人物,也看不到真正令大家滿意的領導力之運作與發揮。尤其是為了歐債危機而擬議建制「歐盟財政協定」協議過程,竟爆發了英法德三國領袖之間的願景與對應政策抉擇之嚴重矛盾,益發凸出此一問題對於歐盟未來發展的關鍵性與重要性。 此次搶救歐債危機之硬戰,最明顯的是實質提高了德國在歐洲乃至在世界的地位。歐盟特別高峰會前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大學創始人史瓦布就盛讚德國總理梅克爾是「歐洲的力量之塔」,是引領歐洲走出迷途的「歐盟舵手」,而給予莫大之肯定;更有許多歐洲國家政府也希望,「歐盟財政協定」協議之達成,可以真正有助於鼓勵德國以及歐洲央行,在最短期的未來能夠為歐元區重債國家提供更多的流動性,以能有效解決歐債危機糾葛的短期融資困難問題。 但是與多數歐洲小型國家的寄希望於德國的情況大不相同的是,實力可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相捋的法國總統沙科吉,在歐盟特別高峰會上就強烈反對德國所提議的,由歐盟來完全控制希臘預算之決策和財政大權的作法,認為這是德國政府在向希臘政府爭奪「國家財政權」,是「既不合理,不民主,也不可能會有效」。 同樣持反對之聲,也事實上意欲阻攔德國變成為歐洲實質的「領袖中的領袖」的,是英國。在達成「歐盟財政協定」的過程,堅定未簽署協定草案的國家中,英國明確立場,認為以「歐盟財政協定」會實質改變歐盟條約的內涵,會嚴重威脅到英國金融的國際地位為由,而拒絕加入;實情是,歐盟條約被實質改變之後,英國金融事業雄霸世界的兩大表徵,掌握全球外匯市場76%以上交易總額,每年服務費收益超過2000億美元的倫敦外匯交易中心,必須讓出而遷往德國法蘭克福,居全球首位的倫敦證券交易所,也要被法國巴黎新指定的歐洲證券交易中心所取代,等同於斬斷了英國象徵經濟的命脈,英國卡麥隆首相豈敢輕率認同?但是在此次歐盟特別高峰會上,英國的所有作為,在許多歐盟國家領袖眼中看來,根本就是不想讓德國的地位進一步加強,而採取杯葛抗拒的政治姿態。 在這樣的政治經濟利害關係繁複交揉的大小環境撞擊下,欲期歐元區歐債危機問題,可以在今年第2季末,就取得徹底紓解要方,而使危機消化為無形,恐怕不是真正務實的看法;歐債危機的延燒,可能再拖上半年,乃至另一個一整年,是全球所有經濟社會,必要的心理準備。對於世界經濟復甦的預期,2007年「蘇富比的九年魔咒」所期待全球經濟的下一個景氣輪迴,要拖延到2015年才有可能之說,最近又在國際市場風傳,似乎不能再以無稽相看待了。 不過,所幸歐元區歐債危機問題的屬性、規模以至可能產生的擴散效應,都遠遠無法與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相比擬,日本智庫學者「歐債危機是被誇張了些」的論述,其實是頗為可信的。馬政府的決策群,固然不容輕忽歐債危機效應的撞擊力,但也毋庸「傾全國之公共資源與權力」用來對付,而忘忽了黃金十年活力經濟的振興促進,才是當前台灣國政的首要急務。(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