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0 15:55:16瀏覽429|回應0|推薦0 | |
2011.5.18 中國國務院承認,三峽工程蓄水後對長江中下游帶來了不利影響,並要求妥善處理。 自從三峽大壩修建以來,關於其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爭論就沒有平息過。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三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院長談廣鳴教授稱,三峽蓄水對下游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中一個是集中蓄水期會對下游的水位和通江湖泊水位下降造成一定影響。談廣鳴教授認為,三峽蓄水對中下游的另一不利影響是泥沙減少,對河岸衝刷明顯。 國務院的會議提出,要實施工程整治,穩定河勢,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設施功能。還要實施生態修複,改善生物棲息地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觀測研究,優化水庫調度。《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範圍,包括尚未納入水污染防治規劃的長江幹流、長江口、漢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陽湖等5個控制區,涉及8個省。 *王維洛:縱有三峽工程 長江洪水依然逞兇狂*2011.5.18 一、「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呈兇狂」――被誇大的三峽工程防洪效益 2010年3月原三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在接受<瞭望>雜誌採訪時表示,希望來場大洪水,檢驗一下三峽工程。利用三峽工程防洪,這個主意出自毛澤東。1952年3月,在聽取長江綜合治理規劃時,毛澤東說,費了那麼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什麼不集中在三峽卡住它呢?在三峽建大壩,卡住長江洪水,把洪水蓄在水庫中,南水北調,解決北方水少的問題,這就是建設三峽工程的宏偉規劃。 1991年中共中央決定對三峽工程進行正面宣傳,為工程決策做準備,片面誇大三峽工程的功能,特別是防洪功能。1998年長江洪水時,陸佑楣向記者表示: 要是有了三峽工程,何愁長江洪水逞兇狂。 今年7月中旬,長江流域出現了1998年以來的最大洪水。這次洪水有幾個特點: 第一,三峽大壩上下游的地區包括三峽庫區都出現嚴重的洪水災情; 第二,上游的洪峰值高,達每秒七萬立方米,但是洪水總量不大。 第三,洪峰形成除受降雨影響外,更受到諸多水庫洩洪的影響。 中國目前沒有一條河流上沒有水庫大壩,洪水形成已經不是自然過程。7月的洪水過程檢驗了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每個關心三峽工程的人都有一個評價。筆者的結論是:縱有三峽工程,長江洪水依然呈兇狂。三峽工程沒有達到工程目標。 二、為什麼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低 單純從技術上來分析,三峽工程防洪效益低的原因是防洪庫容太小。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時,防洪組提出防洪庫容要在300億立方米以上,但是根據公布的數字,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為221億立方米,沒有滿足防洪組的要求。 再者,這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也是錯誤計算的結果。李鵬在「三峽日記」中寫道,正常蓄水位180米,三峽防洪庫容近200億立方米(第42 頁)。建成的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為175米,防洪庫容不可能超過200億立方米。張光斗在給國務院的信中,也談到防洪庫容計算錯誤的問題。只是決策者不願把錯誤公布於眾。 三、三峽工程的建設導致起碼102億立方米自然河流蓄洪能力的消失 1981年四川、重慶洪水時,洪峰比這次洪峰更大,但並沒有導致長江中游沙市或者武漢的洪災。這是因為長江三峽河段本身有很大的自然調蓄洪能力,能夠吸納上遊洪水。根據防洪組提供的資料,由於三峽工程的建設,導致自然河流起碼102億立方米蓄洪能力的消失。簡單地說,三峽工程創造了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減去消失起碼102億立方米自然河流的蓄洪能力,淨增加只有119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 四、高峽出斜湖帶來的問題 三峽工程要發揮防洪效益,就要動用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三峽大壩處的水位就會從海拔145米要上升到175米。三峽工程的決策者認為,三峽水庫的水面是一個沒有水力坡度的平面。李鵬在「三峽日記」中寫道,三峽大壩處水位180米,重慶水位也是180米(第45至52頁)。批准的三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75米,中國政府就按這175米在三峽庫區劃定移民淹沒紅線。為什麼三峽水庫沒有水力坡度,也許是因為毛澤東說「高峽出平湖」。 今年洪水期間,三峽水庫末端的重慶朝天門碼頭的水位超過海拔188米,重慶一些市區的水位更是超過海拔190米,而三峽大壩處的水位則要比重慶低 40米,李鵬說,大壩處水位180米,重慶水位也是180米,重慶的基本建設都在180米以上,所以三峽水庫可以蓄水到180米而不淹重慶。但是2010 年7月的情景和李鵬所述完全兩樣。壩址處和水庫末端的水位差近40米。如果此時壩址處蓄水至175米,重慶遭受的可是就是千年不遇的大洪災了。 其實從2003年6月三峽水庫形成以來,三峽水庫就沒有一天是平湖。只是水庫的水力坡度隨著流量的變化而變化。流量小時,水力坡度就小;流量大時, 水力坡度就大。今年洪水期間,洪水流量大,水力坡度也大。必須指出的是,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處於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水力坡度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漸變大。就是說,在未來,在遇到與今年同樣洪水的條件下,重慶的水位會更高,淹沒程度會更加嚴重。 黃萬里對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的評價是:把大壩下游的洪水災害移到大壩上游去。李銳則建議中央政府為重慶準備後事。陸欽侃認為,長江防洪,還是要依靠大堤和分蓄洪區。(作者係德國工程事務所水利專家) 相關閱讀: 1. 《華爾街日報》:三峽大壩之憂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487047 2. 三峽大壩的爭議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487093 3. 中國洪旱災背後的真相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