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7 22:20:40瀏覽362|回應0|推薦0 | |
「蒙古建造鐵路擺脫鄰居(Mongolia makes tracks to escape neighbour)」,這是評論家所下的標題。成吉思汗子民的偏執,該是台灣馬總統偏倚的解藥?! 最近被報導的台灣金門大僑、蒙古的鐵路計畫,看似是不相干的兩碼事,但其本質都與中國有關——為了擁抱或擺脫中國的表徵和行為;值得相提並論、國人深思。 九日動土,連通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馬總統稱其為「三分交通,七分觀光」,其實是「十分」政治。只為改善常駐人口僅三千多人的交通和促進觀光,花七十五億元巨資造橋,根本不符合經濟原則;為連結中國的「金廈大橋」鋪路才是終極目的(設計上已預留金廈大橋的闢建空間)! 同樣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是蒙古國的鐵路計畫。中國是蒙古的最大貿易夥伴,但跨越蒙、中邊境的鐵路線只有一條,部份貿易仍靠公路完成。蒙古一家民營公司一直計劃修建一條連結中國的短途鐵路,但蒙古議會優先批准的是長達一千五百公里、通向蒙古東北與俄羅斯的跨西伯利亞鐵路連接起來的「連俄線」,至於「連中線」仍停留在「計畫中」。 新鐵路將使用俄制一米五二的軌距,而不是中國所使用的標準軌距。蒙古駛向中國的列車必須先在邊境停下,待車廂更換完底盤後再啟程——這個可能耗時數小時的操作,有其實質和象徵的意義。 整個新鐵路計畫(為避免受制於中國,正計劃修建一耗資巨大的鐵路網,與俄羅斯、俄在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乃至其它亞洲市場連接起來)所代表的貿易模式,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眼中是沒有效益的,依其估計,把礦產資源運至俄羅斯的時間是運至中國的三倍,而經由俄羅斯港口出口至亞洲其它地區的利潤率,可能不到經由中國出口的十分之一。 報導引述蒙古前外交部長的話:「中國的經濟成長帶給我們發展和繁榮的巨大機會。但我們不想僅僅成為只面向一個國家的原材料供應國。」烏蘭巴托(蒙古首都)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更具體:「擔心蒙古對強大鄰國日益增強的經濟依賴,會導致在政治方面陷於從屬地位。此一擔心重於所有關於眼前經濟利益的理性考慮,以及西方專家的任何忠告和意見。」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