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8 20:13:00瀏覽141|回應0|推薦0 | |
2016-01-11 今年開春以來,全球經濟出現多隻黑天鵝,包括人民幣急貶、中國股市實施熔斷機制,以及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緊張衝突、北韓宣稱試爆氫彈等地緣政治風險,引發新興市場貨幣競貶與股市重挫。而台灣,除了股匯市跟進崩跌外,出口更是繳出連十一月衰退的難看成績,顯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仍陷在谷底,未見轉折的跡象。 全球經濟今年顯然會走上一條比較平坦的路。美國持續復甦,歐元區經濟頻傳佳音,英國表現強勁出乎預期,新興市場的修正似乎到了尾聲,尤其中國若能成功「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大宗商品價格止跌,則能源、原物料出口國的財政將會出現轉機,市場可能趨於穩定。少數經濟依然下滑的國家,則以中國最受關切,是公認的全球經濟最大風險,也就是最大隻的黑天鵝,果不其然,元旦以來全球股匯市受其衝擊而哀鴻遍野。然而檢視台灣的經濟指標,顯然也在後段班,嚴重的是,目前仍找不到救經濟的解藥,像是末期病人,只能每月看著新出爐的數據,祈求病情不要惡化。 不必諱言,台灣經濟正在向下沉淪,當全球經濟有肉吃時,我們大概只有湯喝,但國際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即使小感冒一場,台灣經濟數據必然「青筍筍」,股匯市也被打趴。吾人早已指出病因,乃是台灣產業與當前主流趨勢脫隊,未能跟第三波工業革命與工業4.0等新經濟產業,如綠能、生醫、機器人、電動車、電商、人工智慧、數位串流、物聯網、社群網站接軌,無法依賴創新產生高附加價值,依然堅守在組裝代工的舊經濟領域,只能靠著成本控制與效率管理的微薄利潤延續企業的生命。偏偏在舊經濟戰場上,中國正急起直追,中企擁有國家資源、政策與龐大市場利基的加持,屬於國家隊的規模,並非台灣個體戶級企業可以匹敵。換言之,台灣經濟原有的優勢正快速流失,向前找不到出路,後方的追兵卻已步步進逼。 其實,台灣過去的經濟奇蹟,係建立在與當時全球的主流產業緊密連結,從傳產到科技產業發展之初的電腦、通訊,都能及時搭上車,並以卓越的成本控制與生產流程,稱職扮演世界大廠的後勤角色,替其生產出質優價廉的消費商品,行銷全球。那時台灣經濟若陷入衰退,必然是全球景氣低迷所致,只要全球經濟春暖花開,台灣立刻花團錦簇,從不會像這次獨自枯萎,如同罹患慢性病,經濟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退化現象。 台灣經濟的退化危機,除了過度依賴代工所致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過度依賴出口與過度依賴中國。一九八五至一九九九年間,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為七.四七%,內需貢獻七.三五%,成長動能主要在內需;二○○○至二○一四年間,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掉到四.○四%,但外需貢獻卻為二.二九%,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已來自出口。嚴重的是,跟出口相關的海外生產比已近六成,出口市場的四成,以及投資、資金與人才的流出,甚至國人主要出國觀光旅遊國家,皆為中國。易言之,當台灣經濟成長已轉變為外需驅動時,外需與經濟活動的主要連結點都在中國,再對比彼此的經濟規模,加上中國對我的領土野心,若說我經濟命脈已握在中國手上,如此下去將會任其宰割,並非杞人憂天,更不是危言聳聽。 從中國對台灣產業的大軍壓境,及運用所謂兩岸和平紅利做為誘餌,扶植買辦集團,與之裡應外合,扮演第五縱隊的角色,即可發現台灣的生存危機雖然起於經濟的崩壞,但經濟崩壞後,勢必引發企業倒閉關廠、外移,失業率增加,薪資倒退,貧富差距擴大,升高社會衝突與對立,進而造成民主制度崩盤,甚至主權淪喪。 由此可見台灣能否維持主權獨立,固然是民眾意志展現的政治議題,但若缺乏堅實的經濟做為支撐,產業無法創新轉型,提供新的成長動能,乃致必須繼續依賴中國,台灣人民的選擇機會恐怕只會愈來愈少了。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