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24 19:05:23瀏覽207|回應0|推薦0 | |
2015-12-16 報載中國紫光併購台灣兩家封測公司,未來也瞄準具指標性的矽品,台積電前進中國設廠,成為這幾天熱門產業新聞;而農業部門也被綠委踢爆,朱立倫家族成立公司,進行兩岸農業買辦,台灣農業的品種技術因此大量外流。 過去,中國對台策略的改變,一直有特定團體和個人穿梭兩岸,擔任買辦的媒介,除了與農民大量契作導致產銷失衡,造成農民損失;且常因無產地標示而被仿冒台灣產品或混充次級品低價高賣,破壞台灣產品聲譽;中國還提供各種優惠在其境內複製台灣生產基地,致使台灣農產品不但沒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成功,更在全球的市場不斷萎縮。 舉例來說,一九九五年台灣農產品在日本國內市場都佔約百分之七點多,現在台灣農產供應鏈被中國截斷,只剩百分之二點多,中國攀升到百分之十四,顯示台灣的對外市場,不但逐漸被中國取代,甚至反噬,連台灣國內的市場,都將充斥中國農產品。 台灣擁有先進的農業品種和技術,未來與國際競爭勢必要擺脫與開發中國家的價格競爭,從cost-down模式,轉向研發創新的高質化產品,區隔平價與高價市場,而品種和技術正是農業生產的利基,也是讓產品價值提升的方法。而台灣生醫具有國際領先地位,未來規劃也將發展生技醫藥產業,農業可與生技醫藥跨業結合,形成加乘效果。 而台灣糧食安全自給率只有33%,多數仰賴進口,未來必須保障品種,才能增加自給率、維護糧食安全。且加入TPP後,面對自由貿易市場,開放農產品項勢不可擋,維護台灣農業優良的品種和技術,才能與國際競爭。因此管控農業敏感科技是必要的,但現行有的法律,只有品種管理,並未落實品種輸出的管制,且罰則過輕。民進黨執政,曾提出敏感科技保護法,惟馬政府上台,兩岸關係不見緊密,只見單方失速傾斜,因欲討好中國,法案擱置至今,貨貿談判更要開放320項農產品,對台灣農業無異是加速失血。 未來,政府應把品種權視為智慧財產權,除了和國際法規標準接軌,保護台灣的農業血脈,未來也應排除障礙,爭取加入國際組織,讓品種技術專利能更落實。當前世界潮流趨勢,是把內需市場與物聯網和智慧生產結合的工業4.0,藉以加速其國內產業轉型,而IC設計應用領域廣,與整體產業轉型息息相關。對台灣而言,無論對GDP貢獻,或站在未來產業發展的角度,掌握工業部門命脈的IC設計和農業發展,都應該儘速推動敏感科技保護法的制訂,以減少台灣優勢技術的外流。 同時,國家應該策略性訂出敏感技術,和關鍵發展產業,進行總體戰略的佈局,讓各部門有清楚的發展圖像和產業願景可依循,才能增加投資、加速轉型,從谷底翻身。而馬政府應在民主政治角度,停止重大投資審查和貨貿談判,交由新民意決定台灣的未來,不應在卸任前躁進行之。(作者分別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新境界研究員)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