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6 22:12:22瀏覽3534|回應0|推薦3 | |
【作者簡介】劉湘吟 一九七○年出生於桃園縣,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畢業,目前為《新觀念》雜誌採訪編輯。 【內容簡介】 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去認識的人──台灣血液之母, 為國際輸血醫學界的重要人物,名列「世界名人錄」(WHO’S WHO)、「科學及工程世界名人錄」、「醫學及生物世界名人錄」。 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推薦,成為台灣第一位入圍「Helena Rubinstein獎」的傑出女性科學家。 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兩百人」 二○○一年,與台灣文學界前輩鍾肇政,同時獲頒「榮譽台灣 ◎◎◎◎◎ ◎◎◎◎◎ ◎◎◎◎◎ ◎◎◎◎◎ 你可能沒有聽過林媽利的名字,但是許多急待輸血的人能挽回一命,或許都要依賴她幾十年來的努力成果。 她的一生,正是台灣輸血醫學歷史與血液政策的見證。她是台灣輸血醫學的拓荒者,捐血系統的建立、輸血作業的步上正軌及血庫作業的評鑑、管制,使今天台灣的血液事業能名列「已開發國家」之林, 除了她的醫學成就外,她一生的故事更是豐富動人。 她以超乎常人的勇氣與堅持,走過了乳癌、肺結核、離婚、失憶……等生命的困境,然而,她卻仍然溫煦謙和,像一朵波斯菊般,既柔弱又強韌。 她把研究當成藝術創作來發揮,把艱辛的人生當作一場試煉。 她認為,沒有這些困難,何來這樣豐富的人生?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她仍希望能在傷痕累累、血淚交織中,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對社會有所貢獻。 她說:「如果我們無法超越過去的不幸,就看不到海闊天空的美麗及欣賞路邊小花的美麗。」這一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卻是林媽利最深刻的生命體驗,邀你一同來細細品味…… 超脫的生死觀 大學時媽利罹患「再生不良性貧血」,父親把媽利帶回家,自己幫女兒治療。當時媽利一再追問父親︰「我以後會跛腳,一個女孩子那樣不是完蛋了嗎?醫生都放棄了,我會不會死掉?」父親說了一個故事︰「山谷裡的小花,白天開,晚上就謝了,妳能說它的存在沒有意義嗎?就在它綻放的那一剎那、那一天,它讓山谷變美麗了,因此小花就有了它存在的意義。」父親說︰「也許上帝要妳早一點回去也說不定,但是妳存在,就是有妳存在的意義。」 融合科學與人文的奇妙女性 媽利的人生有許多艱辛、波折,卻也使她擁有一種少見的韌性與活力——雖然外表柔弱、病痛不斷。即使困難、即使艱辛,她總有想做的事、堅持她想過的人生;也會柔弱,也會叫苦,但其實從不退卻…… 「我就是想告訴大家︰我曾經過那麼多的困難,有過那麼多的失敗、那麼多的軟弱,但是,還是可以走出來。」媽利帶著淡淡的微笑說︰「不要失望,永遠要有希望,保持好的意念。」 * 台灣人是誰?林媽利解開DNA密碼 * 財訊月刊 父親是「黑名單」上的台獨醫生,母親是日本武士家族後代,加上林媽利早年得過「再生不良性貧血」差點丟命,讓她這輩子和血液研究結下不解之緣。她傳奇的一生,因幫原住民尋根再添火花。 九月下旬的某個晚上,凱道上紅潮洶湧,但在敦化南路的朝桂餐廳裡,有一群人也情緒高亢,七嘴八舌拿著自己的「粒腺體(mtDNA)分析報告」看半天,熱烈檢視自己「從何而來」。這些人有台大醫生、高科技人士、前任和現任政務官、企業老闆。結論很有趣,有的具有「平埔族」血統,是西拉雅、巴宰族後代;有些雖是客家人,但身上流著「百越族」血統;有人則是「高山族」後代……。就像某種「DNA條碼」,經過判讀、解碼,就能了解自己的身世成分,無所遁形。 「我是誰?」這原本是個哲學層次的問題,但馬偕醫院輸血醫學實驗室的林媽利醫生及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把哲學問題轉換成科學和人文的科際整合議題。他們是這場聚會裡的主角,一個研究血液,一個搞人類學並從事社會總體營造,卻不約而同先後跨進族群研究領域。當「科學的林媽利」和「人文的陳其南」碰在一起,儘管他們對彼此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存在不少「異」見,卻因原住民研究花開結果,呈現了台灣人的多樣性。 「台灣血液之母」被迫棄文從醫 林媽利是為台灣建立完整捐、輸血系統和血庫的第一人,有「台灣血液之母」的封號,是國際輸血醫學界重要人物,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荐,成為台灣第一位入圍「Helena Rubinstein 獎」的女性科學家。因為她的投入,台灣不再有「血牛」,使捐輸血安全性大大提高,還發展出適合台灣地區用的血清檢測盤(HLA),以及三分鐘就可完成的MP捐血法,嘉惠不少亞洲人。 林媽利出生傳統基督教家庭,父親為台南著名外科醫生林振新,是「黑名單」榜上有名的台獨分子,母親出身日本武士家族,有勇敢和忍耐的美德。良好家世背景和優質教育環境,並不保證她一路走來平安順遂。她上有姊姊,下有弟弟,相較之下,她較有念書天分,所以即使她熱愛文學、繪畫和音樂,但仍在母親的壓力下割捨所愛,被迫棄文從醫。而且,上帝還跟她開了好幾個大玩笑,讓病魔一個接一個找她麻煩,不斷考驗她的信仰。 林媽利不僅有強烈的求生意志,毅然讓自己活了下來,並在五十四歲那年,勇敢結束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前夫是台灣心臟外科權威、「開心大師」朱樹勳;現任夫婿郭惠二是個化學家,年輕時代也追求林媽利,但因林家二老要她嫁醫生,郭惠二不是醫生而出局,但有情人終成眷屬,離婚三年後她展開第二段婚姻。 在顯微鏡下 突然看見自己的癌細胞 大學時代,林媽利得到「再生不良性貧血」,常要輸血,併發肝炎,膝關節又出血,雙腿打上石膏躺了半年,原本連醫生都放棄她了,是父親接回家親自治療,才撿回小命一條。三十一歲,又因為工作過勞,染上肺結核。四十四歲時,做過多年病理切片的她,竟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看到自己的癌細胞,之後奮戰了十六年,才擺脫乳癌的陰影。 或許在求學階段曾因血液問題而在生死之間徘徊,讓林媽利一頭栽進血液研究領域。她受託從事親子血緣鑑定,也長年指導捐血中心義工如何搖試管、判讀血型、解決血液問題,這些基本功讓她練就一身獨門絕技,還因此發現第一個華人的「亞孟買血型」,解釋了為何都是O型表現的父母,會生出非O型的小孩,減少家庭糾紛和抱錯小孩事件。此外,除了微乎其微比例帶抗體的個案外,她也顛覆過去「Rh陰性不可以輸Rh陽性血液」戒律。她更發現稀有的「i血型」與先天性白內障有關係,成為國際第二十七個血型。她還從「米田堡血型」的發現,一腳跨進族群關係的研究。 在日本紅十字會提供經費、人力、試劑的協助下,林媽利花了七年時間,走遍台灣幾個原住民部落搜集各族血液,才定出原住民組織抗原的型,並意外發現原住民各族之間的血緣差距很大,反倒是阿美族和一小部分的泰雅族、鄒族,透過母系粒腺體解碼,竟和新幾內亞、波里尼西亞的原住民,以及紐西蘭的毛利人有直接深遠的關係。因為她做了原住民各族血液的研究,後來又受蘭嶼達悟族之託,跑去菲律賓的巴丹島,抽當地原住民尹巴丹族的血液做研究,又發現尹巴丹族和達悟族之間有很親近的血緣關係。(註) 她在原住民血液組織抗原的研究發現,立刻引起世界各國的人類學、語文學、基因學家廣泛討論。但她「幫台灣原住民找親戚」,證明台灣和南島語族是兄弟之邦,並根據父系染色體遺傳研究,得出閩南人、客家人、新加坡和泰國的華人,都有一樣的DNA標誌,而推論是古代「百越族」的後代,和長江以北的外省人關係很遠……,在台灣族群議題敏感、發燒之際,她的跨界研究也引發不少爭議。 林媽利的血液研究有醫學上的獨特貢獻,但若干「政治副作用」發作,暗中銷蝕了她部分的成就,她雖深感無奈,卻不曾中止她認為「可以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研究,低調「躲」在馬偕醫院裡做研究、發表論文,讓自己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幫台灣原住民找親戚」受國際注目 SARS之後,若干基因研究得出組織抗原HLA-B46和SARS病情的嚴重度有直接關係。林媽利很感欣慰,因為根據她的研究推論,古代「百越族」普遍擁有這個組織抗原,而SARS病毒肆虐全球,亞洲地區受害最嚴重,死亡和重病者又都集中在廣東、北越、新加坡、香港和台灣,這些地方正好是百越族後代散居的地區;但台灣原住民沒有這種組織抗原,所以能夠倖免於難,一個案例都沒有。外表看來溫和可親,做起研究卻激進前衛的林媽利,對藝術的熱情洋溢,也反映在她做血液研究,她重視事物的原創性,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例行工作。當年被迫從醫,她內心深處雖有千百萬個不願意,但幾十年下來,卻也從血液研究的創新中找到樂趣,只要生活有文學、音樂、繪畫相伴,研究又能創新、突破,她也就慢慢心甘情願了起來。 林媽利的血液疾病,巧妙開啟她從事血液研究的大門,加上她的台日混血背景,以及父親的強烈台灣意識似乎也透過血液傳導隱隱作祟,鼓舞她從血液研究延伸、跨越到族群研究領域,促成她「一鳴驚人」。她的研究,看在人類學家陳其南眼中,覺得「有些大膽」、「太過勇敢」,但她在人生道路上幾經奮戰,終於能忠於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勇敢活出她的特色,也算難能可貴。 這場尋常餐會,因為林媽利和陳其南的研究有交集而變得奇妙有趣,雖然兩人都各有堅持,但透過他們的研究,讓台灣人「尋根」變得容易,而且有相當的科學根據,證明了不少人族譜中有長年的虛偽登錄。那些拿著DNA密碼、想了解自己從何而來的人,在林媽利為他們揭曉答案的那一刻,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註)天涯若比鄰 ---- 蘭嶼與巴丹島的故事 相關閱讀: 1.南島語族之根—台灣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08085 2.台灣南島研究之父 → 李壬癸 3.蕭泰雄:85%的台灣人有平埔族裔血統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578778 4.台灣人的族譜,至少98.4%可疑----蕭泰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