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6 09:48:53瀏覽599|回應0|推薦0 | |
中國西南地區出現的嚴重旱災,引起各方廣泛討論。眾所周知,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幾乎每年都被寫進中央首要政策。現實中,卻從未得到有效執行。大型水利工程的財政投入尚且可以得到保證,農村小水庫、溝渠建設三十年來很少進行全面整修。去年國家四萬億投資,用於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寥寥無幾。直接導致農村地區抗災能力的減弱。 龐大的政府投資基本上都投入了能夠給地方政府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的項目,而很多這類項目,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態保護,本身就是災難。以雲南省為例,橡膠產業一直是該省的支柱產業之一,一九九四年到二○○七年,生膠收購價瘋漲九百%。而官方地理資訊系統監測表明,大規模的橡膠種植已影響這裡的氣候,十年內平均溫度升高了○.四到○.五度。另外,桉樹的大規模種植,是隨著木漿造紙工業的發展而進入中國的。尤其在雲南地區,紙業公司為了建立龐大的木材儲備,在雲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量征地,圈下了大片的山地和林地,幾年之內,三千萬畝案樹和其他速生樹種取代原本的天然林和高原植被。大面積的案樹林被稱作上無小鳥、下無植被的「綠色沙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被視為和大型水電開發項目並列。 換句話說,地方政府竭澤而漁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導致天災越來越頻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這種經濟發展戰略的背後,更為嚴重的問題,還表現在水資源的分配不均上。在中國,水資源分配的邏輯,就是重城市重工業,輕農業輕農民。大旱持續了數個月,處於旱災核心的始終是農村和農民。分配的背後是權利的不平等。而農民,包括災民,不可能組織自己的維權組織,訴求無法透過正常管道得到有效的表達,這就是所謂的「人禍」,也是政府極力規避的問題。更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作者為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 ⊙ 走近瘋狂的水電開發 ---- 鄭義 ●2009年入秋以來,中國西南遭受百年大旱。學者認為造紙和水電開發破壞生態而導致 大旱。 中國大陸有一位名叫楊勇的著名環保人士,他是一位民間科學考察探險家,20年前組織了轟動全國的長江漂流活動。自從那次長漂以來,他已經在長江上游的眾多支流上走了不知道多少個來回,每次都被瘋狂的水電開發所震驚。他總結說:「西南諸河上水電開發實在太瘋狂,就一個詞兒—無序。」他曾經向高層遞交了書面報告,認為水電集群開發將成為中國繼上世紀50至90年代森林採伐後,又一次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圍剿和破壞。 我們再來聽聽一位權威的官方人士的看法。翁立達,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任局長,他曾經連續考察長江上游支流岷江、大渡河、以及雅礱江的水電開發情況,他說:「大壩一座接一座,自由奔騰的河流正在喪失活力。」翁立達先生回憶親臨現場的感受,說有一次他們的車行進在岷江上游。山谷幽靜,河水清澈,兩岸層林盡染,正欣賞陶醉間,一座在建大壩猝不及防地出現在眼前,整條河流被攔腰截斷,大型機械隆隆作響,現場飛沙走石,地面泥漿橫流…… 翁先生提及的這座在建大壩叫獅子坪電站,是岷江「一庫七級」開發的第一級。那裏是全國最大的楓林景觀區—米亞羅。其楓林面積超過北京香山180倍,是一個國家級的人與自然保護區。現在楓林已經消失了,大型推土機把樹木一片片從河岸剝離,只剩光禿禿的河岸,然後再建起水泥大壩。所謂梯級開發就是在河流上連續建起一系列的水壩,把原來自然流淌的河流截成樓梯。而「一庫七級」就是有七座大壩首尾相連而成的一個大型電站。獅子坪電站只是岷江水電開發的一個縮影。 環境保護專家楊勇根據一個水電規劃開發資料查出來,岷江幹流規劃了18級水電梯級開發,大小支流梯級開發的數量達到了100級以上。也就是說岷江上將建大壩100多座。 現在長江支流的水電梯級開發已經從書面規劃進入大規模啟動。大渡河幹流將要建24座大壩;金沙江中下游是12座大壩;雅礱江幹流是21座大壩;烏江幹流是 12座大壩;嘉陵江幹流是17座大壩。算下來,這些河流上在建和將建的水電站裝機容量將近1.4億千瓦,接近8個三峽工程的裝機規模。以上統計的是長江支流和雅礱江。至於支流的支流,水庫更是密如繁星,數都數不過來。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的話來說,就是「水電站太密集了,幾乎讓河流喘不過氣來。」 西南水電為何如此瘋狂?翁立達認為主要原因是缺乏統一協調機制和綜合管理規劃。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在這種「跑馬圈水」的狂潮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我認為翁先生的話還沒有說透。其實誰都明白這是因為利益太大了。水電資本與地方官吏相勾結,以極為低廉的代價搶佔屬於國家,也就是全體人民的河流、土地、環境,為自己掘取駭人聽聞的暴利。由於無法制約,在這種明目張膽的掠奪行為面前,人民不能有效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前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感歎不已,說:「下手太狠了,每一米都不放過。」 我擱一句話在這兒,讓我們的後人來評判。如果不儘快實行政治制度的變革,有效地限制、監督利益集團和各級官吏,祖先留給我們的萬古長江必將碎屍萬段,成為一條死亡之河。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