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審慎解讀歐胡聯合聲明的訊息 ---- 中國時報
2009/11/29 20:58:05瀏覽441|回應0|推薦0

2009-11-19本報訊】

    美國總統歐巴馬雖已離開北京,但是他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所簽署的聯合聲明,在美中台三地所引發的動盪,依舊餘波未息。這項聯合聲明或許是繼美中三個公報之後,規範中美關係最重要的文件,稱它為第四公報,也許有人認為言過其實,但這項聯合聲明絕對會是歐巴馬執政期間,中美關係的指導綱領。

    中美兩國過去也曾簽署過公報與協議,但歐胡聯合聲明中的台灣部分,卻與過去所有文件,有幾點明顯不同:【1】首先,是核心利益的提出與確認。聲明中特別強調,中美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是確保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此,美國的核心利益並不是重點,重點在確立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主權與領土完整原則。儘管所指為何沒有明講,但胡錦濤在記者會上進一步表示,「在台灣等問題上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歐巴馬表示尊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都明確化了核心利益,指的就是台灣與西藏事務,而美國必須尊重,無權干預。【2】其次是,沒有提台灣安全。過去任何關於兩岸的聲明或談話中,美國向來把《台灣關係法》、或「對台灣的安全承諾」,與美中三公報並提,可是竟然在這個正式文件中沒有,雖然也許美方會在稍後重申,但是效力總不及兩國元首的聯合聲明。前一天歐巴馬與上海學生見面時,未提《台灣關係法》,已經是個警訊,聯合聲明簽署後,歐巴馬在記者會上補提,似想求得平衡,但馬上被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駁斥,他表示「聯合聲明」才是指導兩國關係發展的原則文件,中國堅決反對《台灣關係法》,以及反對售台軍備,「這一點沒什麼好含糊的」。【3】其三是,美國對政治談判的期待,與中國的態度逐步趨同。過去美方期待兩岸對話云云,只是希望降低緊張,但在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正符合大陸對台的最新政策。近日,無論是連戰在新加坡與胡錦濤見面,或是鄭必堅所率領的來台訪問團,大陸都提出政治對話或談判,但是馬政府向來堅持先經後政,與國安單位有密切關係的學者提出啟動政治對話三條件說,其中之一就有「國際社會接受」的前提,可是現在美國態度如果與大陸一致,將有違華盛頓過去六項對台保證中「不會促談」的承諾。

    歐巴馬會傾斜到這個程度,其實有跡可循;《金融時報》比喻此行有如負債人上債主家拜訪,態度不可能硬得起來,除了中國手中持有六千億美國政府公債之外,從氣候變化、經濟危機、甚至全球安全等等議題,美國都必須與中國合作,承認中國的崛起,接受共治全球的事實。另一方面,雖然美國獨霸已不可能,但不甘被中國推出亞太,相反的,更想要積極參與,歐巴馬在東京演講時公開宣示:「美國是太平洋國家」,駐日美軍堅持要留在沖繩,美國開始成為東協對話夥伴,亞太自由貿易新機制更不會缺席。在這些因素交錯之下,美國以退讓出中國核心利益,來交換中國不反對美國繼續留在亞太,在全球事務上與美國積極配合,這算是個合算的交易,美國滿意、大陸高興、亞太各國安心,唯一被犧牲的,恐怕就只有台灣與西藏了。

    聯合聲明是美中台關係的重大變化,雖然有國際結構的因素,但馬政府的國安團隊有責任了解造成此情勢的前因後果,首先,如果美國事先通報內容,而國安決策單位沒有慎重以對、嚴正反應,顯有失職之嫌如果美國事先連招呼都沒有打,或是我方沒有聽到風聲,那就更令人擔心了。據說下周美國要派人來台說明,我方應該藉機向美國表達不同意的立場,讓美方經由高層公開發言,或如軍售等實際行動,確認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以逐步修正聯合聲明的方向。同時在聯合聲明之後,大陸要求和平談判的壓力將接踵而來,可以想見北京一定會把ECFA與談判掛勾,處理的不好,不是讓ECFA觸礁,就是將會引發朝野對立,小則影響選情,大則造成國內分裂,當政者不可不審慎因應。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54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