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5 02:33:38瀏覽519|回應0|推薦1 | |
【版主的話】特別的日子 給特殊的留戀 1989那一年的這日子 胡耀邦的去世 激起陣陣漣漪 震波殃及近400座地籍市 20年後的今日 身為異國他鄉的臺灣人我 仍深深地被當時的視頻撼動靈魂 ---- 〈英国名记者:我见证六四天安门大屠殺 http://www.calgarychinese.com/china8863/cgi-bin/sastopic.cgi?forum=67&topic=21877〉 《思念依然無盡》主要筆墨集中於自1976年到胡耀邦去世前的這段時期。該書記述了胡耀邦作為普通人的生動一面,其中附錄的許多家庭圖片為首次公開出版。 本書由胡耀邦的女兒滿妹撰寫。作者以女兒的視角,翔實地記述了父親最後的日子,作品蘊積多年,和淚而成,字裏行間流淌著女兒的無盡思念。該書對於人們瞭解我們党的優秀領導人胡耀邦同志,瞭解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備嘗艱辛的歲月,學習、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追隨他們的未竟之志,具有獨特的價值。 “父親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也喜愛各種動物。‘文革’初期,不知是哪家的貓,在恐懼的抄家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洗劫京城時,避難來到我家……那是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雖然我們兜裏的錢不多,市場的供應也極少,父親常會突然很有興致地跟我商量:‘給咱們家的貓買點小魚吃吧?它要生小貓了,家裏沒有什麼東西喂它。’” 這樣家長里短的細微小事,在滿妹女性細膩、溫婉的敍述中一一道出,這是一個女兒眼中的胡耀邦。“無論世人如何評論我的父親,在我這個當女兒的眼裏,他首先不是領袖,而是一個最慈祥的父親,一個最善良的益友。他從沒打過孩子,甚至都沒有大聲呵斥過我們。” 假如我能掙扎著活到那一天,我沒有別的什麼請求,就有一條,我來坐在一個角落裏,只要給我那麼 《思念依然無盡》書評:大歷史中的私人記憶----張頤武 親人的追憶和思念是一個生命逝去后必然的過程,也是生命本身在自己的行程終結之后的一種抒發。有一些思念是完全私人化的,而對於那些曾經在重要歷史轉折關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物,親人的回憶就不僅僅是私人記憶的抒發,而且是社會對於他的價值和意義的認識的重要部分,是一個人的歷史和一個社會的大歷史之間連接的紐帶。在這裡,親人的私人回憶決不僅僅屬於私人的懷念,而且是一個社會對於領袖或英雄人物的一種公共的緬懷。因此,它既是私人的感情流露,又是公眾集體意識的表現。我以為,《思念依然無盡》正是這兩種回憶的共同展開。 《思念依然無盡》是一部精彩的作品。它既是胡耀邦的女兒滿妹的個人回憶錄,又是一部完整的胡耀邦的傳記作品。它既包含了私人的回憶,這些回憶因具體和生動而具有相當的價值,又搜集了大量有關胡耀邦一生的傳記資料,充分地展現了胡耀邦的生平。書中既有正式傳記的嚴謹和客觀的敘述,又有親人的充滿感情和思念的描寫。可以說,這本書具有“史蘊詩心”和“詩具史筆”的特點。所謂“史蘊詩心”,指的是這部書對於史實和資料的運用非常認真而嚴肅,對於胡耀邦一生的歷史力求給予全面細致的敘述和評價。而在這樣的歷史敘述中也流露出女兒的感情和思念。看起來是歷史的分析,卻時時表現出胡耀邦一生的閃光點。所謂“詩具史筆”,指的是在對於胡耀邦的私人的懷念和人性化的講述中也時時可以看到歷史的理性。 這樣的一部書,不僅僅好讀、耐讀,在讓人感動的同時也時時啟人思考。這是女兒的真摯感情和大歷史意識的結合,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這部書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生命的歷史意義,也讓我們直接體驗到一個偉大生命對於生活的感覺和情感的流露。所以,《思念依然無盡》的價值既是私人的紀念,又是公共性的。這正是所謂過化存神,生命本身必然要逝去,但生命的精神卻能夠留下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生動的胡耀邦。他是充滿個人魅力的革命家,又是充滿激情和歷史感的改革者。他的一生既是一個忠誠堅定的革命家的典范,又是一個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敢於面對變化、迎接挑戰,創造性地改變自己和歷史的改革者。 從歷史上看,革命者常常有兩種不同的性格:一種是充滿激情和豐富感情的革命者,在他們看來,革命正是一種強烈感情的結晶﹔一種是追求革命目的的鋼鐵般的特殊材料鑄造的人,在他們看來,革命就是目標,他們隻為這一目標生活。在這部生動的傳記中講述的許多事情,都讓我覺得胡耀邦屬於前者。他的感情時時會流露出來,他的率真和坦誠總是情不自禁地展現出來,他的詩意和激情也總是會讓我們感動。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歲月裡從政治生活中退下來的時刻,他一直在寫詩,而且寫出了許多充滿感情的詩篇。 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是當代中國的關鍵時期。中國今天大歷史的演變和發展其實是從那個起點開始的。胡耀邦在歷史的關鍵時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那是中國大歷史由反抗世界變為參與世界的關鍵時刻,也是中國以階級斗爭為綱,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起點。我們發現,正是當年的那些關鍵的選擇,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今天中國的命運,我們正是在那個時代的基礎上才有機會談論所謂“大國崛起”的意義和價值。胡耀邦在歷史關鍵時刻,所展現的一個改革者的機敏、靈活和創造性,以及他在那一時期的所作所為,無疑已經銘記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之中。本書很好地體現了一個革命者在面對新的歷史挑戰時的態度和品格,突出了他勇於面對新事物、新挑戰的改革者的精神魅力。這部書對於這一方面的表述濃墨重彩,寫得淋漓盡致,仿佛把我們拉回到那段崢嶸的歲月。 最近,許多人都在回憶80年代,其實,他們是在尋找今天歷史進程的源頭。可以說,這部敘述胡耀邦那一時期的作為的書,無疑也是80年代歷史的關鍵部分。在我看來,《思念依然無盡》不僅展現了一個革命者的人格和情操,也展現了中國大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