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5 22:11:32瀏覽380|回應0|推薦1 | |
◎ 改變中國的36天:十一屆三中全會重大決策出爐幕後 經濟學家于光遠 1978年無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中國能有日後令世界驚奇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與這一年的“決定”密切相關,用“大轉折”來定義這一年,毫不為過。仔細研來,為後來人們所熟知的一些重大變革的起點都在1978年的這個冬天:【1】挫敗了“兩個凡是”,【2】“天安門事件”得以平反,【3】“文化大革命”若干重大遺留問題逐步獲得解決,【4】全黨工作的重心向現代化建設轉移,雖然“不許包產到戶,不許分田單幹”仍然寫進三中全會的文件裏,【5】但全國農村“一大二公”的錯誤認知得到了糾正,農村改革已然開始進行。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明確解決了自1957年以來一直未能解決好的工作重點轉移問題,標誌著中國共產黨人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傾錯誤,是在政治上最根本的撥亂反正,使日後的經濟騰飛和社會發展成為可能。 為多數人所誤讀的是,所有這一切令人震驚的“變化”都集中發生在為期5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事實上,這些關涉大是大非的命題,是在那至今仍顯神秘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經過激烈的博弈而得以解決的。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上被稱為“宣言書”的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現在來看仍具現實意義,作為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它也被認為是中央工作會議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 ◎ 兩個根本性轉變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實行的是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由於體制轉軌尚未完全到位,造成政企不分等問題,制約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為此,1995年9月舉行的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1996年到2000年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會議提出,實現以上發展規劃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增加效益的企業經營機制、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和有利於市場公平競爭的運行機制。這“兩個根本性轉變”目標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標誌著中國經濟建設將朝著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品質的方向發展。 “兩個根本性轉變”目標的提出,加快了中國企業轉軌,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之後,中國快速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優秀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中國入世為外國公司敞開大門 中國對“入世”喜憂參半 2001.9.18 中國官方對世界貿易組織簽署中國入世文件表示歡迎,但是很多國營企業和行業擔心失去貿易壁壘之後受到新的挑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說,這是個非常好的消息,中國入世,將使中國和國際社會都受益。他還說,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是中國政府在使國家走向文明的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本周一,中國同世界貿易組織正式簽署了入世文件,這使中國在今年底明年初將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經過了漫長的15年的等待和艱難的談判之後,這一消息自然使中國領導層感到高興。中國的各大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這一消息。 對中國入世感到興奮。 是喜是憂? 不過一名中國政府的高層官員也表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雖然是好消息,同時也是新的挑戰。中國官方報紙援引中共政治局委員李瑞環的話說,中國入世,意味著我們的經濟將同世界經濟有更加緊密的聯繫,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開放。同時,他認為,目前世界許多國家的經濟正在下滑,同全球經濟融在一起之後,意味著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需要世界貿易組織來推動該國的經濟改革,使一些處於困境的國家企業起死回生。在香港的摩根﹒斯坦利的一位經濟學家說,這是中國20年前開始的經濟改革進程,走向市場經濟最後階段的一個勁射。這使中國承諾的將中國這個大市場向世界開放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但是經濟學家們也擔心,為了與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一致,中國不得不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將可能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外資更自由 中國入世之後, 外國公司和一些中國的私人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中國的國營企業將可能是輸家。許多國營企業可能會被迫關閉或裁減人員。而受到政府補貼的中國農民,可能也會感到日子不好過,會受到來自外國農產品的挑戰。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發言人說,中國入世意味著外國公司更加容易打入中國市場,但該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將面臨進口汽車的嚴厲競爭。但他們相信,中國將加速走向市場經濟。 不過不少國際經濟分析人士擔心,中國的地方官員是否能夠照章辦事?一家西方銀行的經濟分析家說,在這方面,中國政府肯定是許了願,但中國國家幅員遼闊,很難使各個地區,各個層面的人都依法辦事。而對中國的私人企業來說,中國入世是大好消息,這意味著隨著國營企業不得不更加市場經濟化,他們將能夠更加平等地同國營企業競爭。 ◎聯合國:入世3年,中國出現新貧困 2004.3.25 BBC駐北京記者 林幕蓮 聯合國報告說,中國經濟改革已經出現了新形式的貧困並破壞了環境。在周四發佈的一個綜合報告中,聯合國說,對中國內部流動人口的控制應該被解除,而要保證中國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還有很多要做。聯合國報告強調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成本。它注意到在中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失業的流動打工人員,婦女,兒童,老人和殘疾人中間,已經出現了新形式的貧困。 要解決這個問題,這份報告說,【1】中國對來自農村到城市打工的人員的控制應該被解除。因為很多農村勞動力永遠也不可能靠著他們現在種的小面積的田地來生存。【2】聯合國還對中國政府在處理愛滋病問題上的進展表示關注。聯合國說,中國政府在這方面所作的承諾可能沒有能落實到省市層面上。【3】報告說,快速的工業化已經開始影響中國的環境,江河和地面水都受到工業排出物很大的污染。報告呼籲中國政府給與各種綠色國際組織更多的政治空間。 除了這些問題以外,這份報告的大部分對中國的評價還是積極的。聯合國在報告中說,中國在脫貧方面確實取得很大進步,並正在向中國制定的千年發展目標靠近。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