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由社論》馬路線救不了台灣經濟!
2015/07/31 06:58:27瀏覽160|回應0|推薦0

2015-07-20

台灣經濟出現警訊,國內外機構紛紛調降我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預估值,雖然多數評估仍可「保三」(三%),但也有學者直言「保三」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其實,今年GDP能否「保三」並非重點,探討數字背後的真正內涵,發現問題之所在,徹底檢討改進,方可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將台灣經濟從根救起。

GDP是指一國國內在一段特定期間內,生產的所有勞務及最終商品的總市場價值,由消費、投資與外貿三大板塊組成。若逐項分析便可看出我GDP即使能夠保三,內容也不扎實,並不能反映經濟下滑的跡象。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執行長尹啟銘日前指稱,台灣經濟成長主要靠三顆大引擎,分別是民間消費、投資與外貿;在陳水扁前總統八年執政時期,這三顆引擎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是四十一%、十五%及三十九%,而馬英九總統執政後,則分別為負三.三%、負一一三%、僅外貿高達一六七%。

在消費方面,我第一季消費成長較二月預估值減少○.六四%,投資則較去年同期減少一.一二%,顯然今年GDP的三顆引擎中已有二顆熄火。而長期資料更可清楚看出此種衰退趨勢。馬總統執政七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總計一八四億美元,少於扁政府執政前七年的二一八億美元。在僑外投資方面,扁政府執政時期年平均七十一.六億美元,馬政府年平均僅五十四.三億美元,衰退達二十三%。外來投資減少,但我資金卻大量流向中國,據統計,扁時期對中投資最高僅二○○七年的九十七億美元,但馬政府執政初期屢破紀錄,二○一○年衝上一二二億美元、二○一一年更達一三一億美元。資金進來少出去多,呈現嚴重失血狀態,我經濟發展動能乃逐漸枯竭。而公部門的投資,亦因中央政府總預算七成屬於依法律義務支出,投注於公共建設與科研經費更捉襟見肘。

既然消費、投資衰退,而且我上半年出口年減七.一%,何以GDP仍能維持正成長?關鍵在於GDP是計算淨出口,即出口減掉進口的金額。而我上半年出口數字固然不佳,但進口衰退幅度更大,達十四%,因此順差反而擴大,比去年成長五十九%。淨出口金額大幅成長支撐,GDP或許仍可達成保三目標。然而,這正是危機之所在,因為出口衰退意味我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下滑,而進口衰退也反映我內需市場萎縮,以及廠商缺乏投資意願,減少設備的進口。如此一來,這顆外貿引擎固然沒有熄火,但動力不足,根本無力拉動經濟前行。這種依靠進口衰退大於出口的成長模式,乃是學者梁國源所稱的「失焦式成長」。成長既已失焦,究竟還算不算成長,恐怕都有疑義。

平心而論,GDP的計算以數量為基礎,無法反映科技進步與幸福的感受度,因此備受詬病,但它已成為執政者的迷思與圖騰,視為政績的重要指標。中國政府把GDP成長當成施政的核心價值,因此無視於房地產泡沫、信貸泡沫與投資泡沫必須調整,仍將保七定為國家目標,繼續浪擲國家資源來衝高GDP的量,未來引發泡沫破滅的衝擊將更具毀滅性。至於台灣,近年來的GDP更充滿扭曲的數字,它包含了「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盈餘,數字雖然亮麗,但無助於就業、薪資的提升。尤甚者,盛極一時的三角貿易已因紅色供應鏈崛起而逐漸衰微。

其實,台灣十幾年來GDP大幅成長,勞工的薪資所得卻倒退,人民無感,生活中只能期待一些小確幸,因此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應不在於GDP成長的數字,而是改善投資環境,扶植國內產業,增加就業與薪資,解決過去資金、產業向中國傾斜所造成的產業空洞化危機。換言之,我們需要一套以台灣為本位的產業政策,才是提振經濟的正確藥方。可惜,馬總統仍以那些表面數據沾沾自喜,並且沉迷於作秀拚經濟,最近還表演出國途中打電話要求毛揆二週內提出救出口方案的爆笑劇。這種可笑的作風不改,台灣經濟在他任內注定沒救了。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688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