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搶救失業 終究要對症下藥---- 中時社論
2009/02/18 10:26:39瀏覽478|回應1|推薦1

2009-02-05 中國時報 

     政府新春開張沒多久,就急急忙忙推出所謂「教育券」方案,要鼓勵失業幾個月的年青人回大專院校充電,對他們提供學分費的補助。教育券在本質上是一種政府提供的學分津貼,一般認為只有剛畢業不久的七年級生比較可能受用;一旦成家育子,則家庭開支的壓力將逼得勞工無法享受「無薪充電」。 

     另一方面,行政院也推出一籮筐的搶救失業計畫,由各部會署提出種種方案提供雇用量,包括環保署的資源回收工、衛生署的登革熱防治員、教育部的外派訪員、內政部的景觀拉皮小工程等等。國民黨日前新春團拜時,馬總統等對這些措施多所肯定,但無奈外界批評聲浪不少,未來成效也不被看好。 

     我們認為,政府當務之急,就是靜下心來好好檢視一下台灣面臨失業問題的本質及其解決之道,請政策規畫者問問自己:「為什麼最近失業率會暴增?要怎麼舒緩這些失業?」切忌急衝擅動而推出倉卒的雜湯濁藥 

     先看政府的教育券政策。在勞動統計上,社會成年人可以概分為三群,其一是就業人口,其二是失業人口,其三是非勞動力。就業與失業人口的總和,稱之為勞動力。所謂失業率,就是失業人口除以勞動力。至於非勞動力,則是指家庭主婦、學生、退休賦閒在家等「不去市場找工作」的人。政府以教育券鼓勵年輕人回大學充電,就是在促使許多人退出勞動市場、重新歸類為學生等非勞動力。就統計數字來看,這樣的安排當然會使失業率降低,但這恐怕與社會各界所期待的搶救失業,有相當的距離。 

     就概念上看,比較可能回大學充電的,大概是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他們也許未婚、也許與父母同住,生活比較沒有壓力,不景氣的時候回學校蟄伏一兩年本無不可。但換個角度來講,這些人原本就不是需要「搶救」的失業群。之所以社會要求政府搶救失業,是指那些四、五十歲、已婚、有相當經常性支出、不能沒有收入的群體,他們的失業將產生許多社會問題甚至悲劇。因此,在社會關懷、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的理念下,才會期待對這些人有所搶救。但是,這些中年失業者卻難以放棄家庭、重回學校。教育券政策用五十四億的人民納稅錢,卻未能幫助那些亟需伸予援手的家計負擔中堅者。誠如許多輿論所言,教育券是在救失業率,不是在救失業!經濟蕭條就像是病人得了嚴重足疾,但教育券政策卻不是開藥治療足疾,而是叫病人不要走路;只要不走路,腳就不太會痛,自然也就無所謂足疾。 

     再談各部會所提的搶救失業方案。當行政院依其部會編組而分配就業額度時,其實出發點就已經有「生產者導向」的扭曲。台灣的失業不均勻地散布在各個產業,這是東亞諸國著重出口導向的自然結果。如果要救當前特殊的大量失業,當然就該由下而上去構思計畫:先評估市場與產業供需失調的情況,再由經濟部及其他部會署規畫特定的補救計畫。這些計畫未必完全是從零開始,卻可能是將愛台十二建設中若干相關計畫挪前或加速或修改,就自然能有所銜接─這才是「消費者導向」的正確政策構思。由中央部會署由上而下地開列一些景觀拉皮、環境清潔等工作,期待失業者投入,則就像是廠商先生產產品,而後再強行推銷給消費者一樣,在概念上失之懶惰,在效果上也會大打折扣。 

     最近許多國際財經刊物,都已經針對世界各國在金融海嘯期間的財經因應政策有所評比。許多國際專家都認為,最好的搶救失業政策,就是在經濟衰退期間吸引勞動力投入基礎建設,以待未來健康地重新出發。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看到一波接一波的短期政府支出燒錢方案,卻看不到多少對症下藥的積極建設規畫,更不用說三、五年後台灣的經濟遠景了。馬總統希望大家給邱正雄副院長所領導的財經內閣多鼓鼓掌,在精神上我們完全同意;但在實務上,人民即使雙手用力鼓掌、拍得紅腫,也不能減輕足疾的疼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660099

 回應文章

思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希望
2009/02/18 10:35

希望政府官員決策者

能看您的分析

斟酌採納


思于
西門觀雪(teddy5422) 於 2009-02-19 22:43 回覆:
謝謝指教 歡迎常來我家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