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家: 「洋腐敗」入境隨俗
2008/12/24 14:40:14瀏覽405|回應0|推薦0

中國時報 2007-1-8 

近年外企在中國屢爆向中國官員或企業行賄的「洋腐敗」事件,原看似正派經營的外企為何到中國即「變臉」行賄,中國媒體認為是中國行賄醬缸文化逼使外企入境隨俗學壞,但有專家指出,洋腐敗是外企全球行賄策略一環,非中國原罪。

去年十一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紙判決書引燃外企在中國的「洋腐敗」話題,法官在前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受賄案判決書中稱,美商IBM公司、日商日立公司香港子公司等牽涉該案,但這些遭點名外企全都否認行賄。

養幹部包攬官員親人開銷

外企「洋腐敗」在中國由來已久,近年國際知名企業涉及行賄者有:「沃爾瑪禮品」、「朗訊風波」與「德普回扣門」等案件,中國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的調查也顯示,近十年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持續上升,過去十年中國至少調查五十萬件腐敗案,其中六四%都與國際貿易、外商企業有關。

「洋腐敗」受到關注,關鍵在於涉案層級逐年提升,幾乎每年都有風光一時的檯面人物,遭外企的金錢「糖衣炮彈」擊倒入獄,也暴露出外企在中國行賄的猖獗與高層化。

財大氣粗與行賄手法新穎是「洋腐敗」的特性。部分跨國公司採取「養幹部」方式做長期投資,像是承諾為官員提供退休後高額顧問費,「支助」官員或企業高層進修,或是將工程發包給收賄官員家屬開設的公司等,有些甚至「包養」官員子女的海外留學開銷,重金砸錢絕不含糊。

由於外企總公司的母國對行賄管控嚴密,許多為取得特許權或准入權的外企,改透過中間第三人間接行賄,藉以避開母國嚴格的行賄法律,中國國家工商總局一名官員即透露,外企的行賄方式,與大陸本土企業的娛樂活動或人情交往行賄相比,明顯要更高超和隱蔽。

避開母國規範砸錢不含糊

「高層化」是跨國公司利益輸送的另一趨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喬新生教授指出,部分跨國公司已不滿足跟地方官員進行利益交換,近年來中央級金融機構一些高層管理人員相繼落馬,即佐證「高層化」的趨勢。

在國外「正派」經營的外企,為何到中國即「變臉」行賄。許多大陸民眾與專家認為,「外企學壞」主要是大陸的經商環境與制度不夠規範,官員需要金錢疏通才肯辦事,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程寶庫指出,在這種扭曲的情況下,外企選擇入鄉隨俗,幾成業內的「行規」,「因為這樣更容易獲得利益」

中國的收賄「醬缸文化」或許只是成因之一,全球性反腐敗組織「透明國際」大中華區事務專員廖燃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行賄並非孤立現象,這只是西方跨國公司在全球行賄策略的一個部分,關於「醬缸文化」說法不符合事實,「若中國的醬缸文化能把西方跨國公司從『好人給變壞了』,那就不需《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了!」

 

1.                 Do  something. 快想想辦法啊

2.                 double-cross  出賣

3.                 double  trouble  專門惹事生非的人

4.                 Drat  it  豈有此理

5.                 Drat  the  luck  真倒楣

6.                 Damn  it 真他媽的

7.                 dead  pan 面無表情

8.                 dear  John  letter 絕交信

9.                 dream  boat  白馬王子

10.            drop  out  輟學 休學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5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