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3 21:17:33瀏覽660|回應0|推薦0 | |
1.因為「正統」的意識形態,符合歷代統治者之利益,故長期不斷予以強化,加上儒家文人們不計生死,前仆後繼的擁戴,老百姓自然形成「天下不可一日無君」的封建思想。因此在詮釋歷史,就不得不昧於史實,以自我為中心,將歷代王朝塑成「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脈相承的歷史神話,以附會其塑造的「正統論」,再加上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通俗小說的散播,此一觀念幾乎人人琅琅上口。 2.但真正史實乃「中國」的各個「朝代」都是一個新興王朝消滅原本統治中國地區的另一王朝,在疆土or政權方面,根本都不存在著繼承關係ex:13世紀初,就同時存在著宋,西夏、遼、大理,女真,吐蕃等數個王國,而蒙古帝國逐一征服這些國家,建立了元帝國,故元帝國並非「一脈相傳」的繼承宋;況且宋之舊臣亦自認「亡國」了。可見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的版圖,均視其武力征服擴張的能力所及,豈有「分分合合」的歷史傳承?即使是的真的一脈相傳「分分合合」,那究竟「分裂」是常態?還是「統一」是常態? 3.若以目前中國的版圖來看(包含蒙古、東北、西藏)以漢族為中心建立的朝代,從來沒有「統一」中國過,因為元、清統有目前之版圖,但都是異族入侵的外來政權。即使扣掉元、清近360年歷史,再扣掉蒙古、東北、西藏不算在內。從秦(BC221)起的1700多年歷史中,魏晉南北朝及五代十國、南宋這近500年的歷史,不也呈現分裂的局面嗎?且依黃仁宇教授之分折,由於秦、漢乃過早形成的統一帝國,故因而付出相當的代價,反而在中國這些分裂時期,不受中央皇帝之羈糜,各地可以發展各具特色,符合自然人文條件的經濟規模,使老百姓過得更富裕。且因分裂的各國之競爭,反而促進工具、武器等器物之改革,競爭促使國力蓬勃發展,不像統一時期的非競爭性、內向之暮氣沈沈。故難謂「統一」「分裂」孰為正統,而歷代強調統治者的利益,虛構所謂延續性的「正統」,只是為了強調統治的正當性,華人後裔若步入其殼,胡亂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套思考盲點,豈非已受現代化教育的後代,差中古時代的祖先遠矣,歷來人們都盼望後代子孫,精益求精,更勝前代,一個種族若一代不如一代,將難逃被同化or滅族之虞,這些老抱著「祖宗家法不可廢」的論調者,不能與時俱進地吸收新知為養分來茁壯其族,甚至扼殺新苗之生機者,才是民族、種族不可饒恕之渾蛋! 4.孫文、毛澤東在1940年代以前均主張台獨,即不認為台灣另隸是分裂,及至蔣介石之逃出中國流亡至台,才認為分裂,亦引發毛之認同;證諸北宋實有遼、金、夏分據各地,亦不以之為分裂,迄至流亡江南成為南宋,才認為分裂,故「分合」乃一己主觀所在之想像,並無客觀實證疆界,故難謂「天下」有多大?以漢族自身建立的朝代「天下」不含東北、蒙古、西藏,卻包含朝鮮半島及越南北部一帶,以侵略王朝之元、清而論,「天下」甚至大到蘇聯、東歐,那主張收復「台灣」(自古即屬中國)之論調,又是以那一朝代之「天下」為疆界標準?似乎越南、韓國應先予收復才對,台灣在中國悠久宏遠的歷史架構中,根本無關輕重,不足道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