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2/03 07:44:19瀏覽60|回應0|推薦0 | |
2023年10月31日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國內已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就連76歲的國際大導侯孝賢也罹患阿茲海默症被迫退休,失智症患者目前最欠缺的是有效的治療。 2019年中國醫藥大學和長庚紀念醫院,領先全球將苯甲酸鈉應用於治療失智症,發現能透過促進腦部受體活化來改善認知功能;近年也認為,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有改善失智症的潛力;中國醫藥大學成癮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藍先元透露,國內發現讓苯甲酸鈉+ rTMS效果更佳,將來有望成為失智症患者的標準療法。 國內目前有12類國人主要疾病,被納入台灣特病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衛福部長薛瑞元稱這項制度讓醫院能「打群架」,藉由臨床試驗結盟,目前的研究品質已經與國際不相上下。 台灣精神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召集人,中國醫藥大學成癮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藍先元表示,精神疾病過去較少有利用生物標記進行診斷,多靠臨床問診為主,但聯盟也找到如雙向情感障礙症,的mRNA表現量生物標記;另也開發輕度認知障礙和正常衰老的生物標記。使用G72 蛋白與 SLC7A11 mRNA ,也可從血液篩檢阿茲海默症。而這些指標,也可做為新療法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 失智症患者新藥方! 研究︰苯甲酸鈉效用更快、更沒副作用 ---- 自由時報 2019/09/26〔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和長庚紀念醫院合作,率全球之先將苯甲酸鈉應用於治療失智症,透過促進腦部受體活化來改善認知功能,效用比市面藥物更快、更沒副作用,今天天獲得科技部頒發傑出技轉貢獻獎。 2019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從今天到週六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科技部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成立創新發明館,今天開幕儀式中科技部頒發傑出技轉創新獎獎項,其中長庚紀念醫院醫般精神科主任林潔欣與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藍先元團隊,率全球之先以苯甲酸鈉藥物治療失智症。 林潔欣表示,失智症已經很多年沒有新藥出現,這個發明是從天然物和食品添加物中找到苯甲酸鈉化合物,可以透過活化腦部受體NMDA來改善失智症。 藍先元指出,腦部中的NMDA受體對於學習和記憶力相當重要,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發生早期,NMDA受體密度會降低,研究發現透過苯甲酸鈉藥物活化受體後,可以促進神經突觸增長,提高受體密度。 林潔欣表示,團隊是全球第一個使用苯甲酸鈉來治療失智症,原本苯甲酸鈉是用來治療罕見疾病尿素代謝先天性疾病,透過老藥新用,發現他治療失智症的潛力,病患服用16周後認知功能效果就明顯優於安慰劑,記憶力、學習力和認知功能分數明顯進步,效果也比既有市面藥物還快,市面上藥物至少需要半年、24周時間。 此外,林潔欣指出,市面上藥物容易讓病患產生噁心、腹脹、腹瀉、頭暈、頭痛等等副作用,許多老年患者沒辦法忍受這些副作用,因此無法持續服藥,而目前大多數病患對於苯甲酸鈉藥物都沒有抱怨特別副作用,目前已經完成技轉,希望進一步完成臨床試驗,讓藥物成功上市嘉惠更多病患。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