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07 14:09:57瀏覽262|回應1|推薦1 | |
2024/06/09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 國發會不應變成產業公協會 其次,在既有電力的供給不變下,若政府持續發展新產業且未規劃既有產業轉型或退場的情況下,則台灣電力會出現短缺,應該是簡單的算術問題。若此,則規劃國家整體發展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就此提出要重啟核能,則似乎讓國發會的政策規劃與資源分配功能產生失靈。這也與賴清德總統在參選總統期間所指出的「淨零轉型 永續台灣」的說法,完全不同。事實上,賴清德總統在競選期間提出許多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這應該是國發會在未來四年最重要的工作,且重啟核電應是其他總統參選人的重要政見,而非賴總統。可惜的是,在尚未對新的產業有明確規劃以及如何協助既有的產業公正轉型前,國發會就提出不排除重啟核能的說法,會讓人把國發會誤認為是產業公協會。 再者,如果台灣的電力與低碳電力缺乏,國發會也可以嚴謹的評估國內的電價是否合理。在台灣的能源多倚賴進口的情況下,台灣的發電成本要與台灣經濟成長模式相近的國家進行比較,應是不困難的。雖然我國在四月已啟動新的電價調整機制,但是,台灣的電價是否合理反映發電成本,仍應有客觀的評估。如果電價無法逐步反映真實的發電成本,則廠商也不會有節電的誘因。當沒有能力節電的廠商與努力節電的廠商均不節電時,我國的電力就沒有不短缺的理由。 上述的推論較可以合理解釋,為何國發會尚未精算就提出電會不夠的原因。但是,只是一昧地增加電的供給卻不思考電力的調度與產業的轉型,似乎又要讓台灣走回要素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 此外,如果國發會要重啟核能,政府是要選擇蓋新的核電廠,或者從既有的核電廠更新機組,應說明清楚。無論政府最終決定為何,政府如何與當地距民與縣市首長溝通,政府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若尚未準備好,就提出要重啟核能,應無法讓全民接受,僅是徒增社會的紛擾。 核電會產生核廢料是真話 非妖魔化 許多人會認為反對核能是意識形態或被當成神主牌,這樣的說法只是以不理性的方式,來作為不認同反核論述的理由,也是妖魔化反核的言論。事實上,核能發電最大的問題應是核後端的處理成本,亦即,核廢料的處置問題。許多專家提出一些數據來說明核電的好處,但是,無法否認的是,無論核電發電技術的新舊,核廢料的處理仍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國發會主委在不排除重啟核能前,是否已有審慎計算核廢料的處理成本,應先向全民說明清楚。如果台灣本島與離島的縣市居民均不同意居住地被作為核廢料的放置地點,則核後端的處理成本應是無法計算的。但是,在目前宣稱要「理性」討論核電是否重啟的論點中,仍與過去支持核電者一樣,忽略核後端的處理成本。一旦核廢料的處理成本無法計算,表示其處理成本相當高或無限大。若此,則政府重啟核電的成本應遠大於好處。在訊息傳遞速度已較過去迅速的時代中,國發會與經濟部要繼續掩蓋核後端處理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此,產業界的人士或來自產業界的政府官員應該要知道,沒有人可以妖魔化核電,而是過去政府無法估算核後端的處理成本所致。 國發會該做的是 塑造公義永續的台灣 最後,給予人民良好的生活環境,應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如果政府只想解決產業界的問題,則我們應該思考這樣的政策是否給予人民安心與安定的生活環境。如果政府僅想為了解決AI產業的用電問題,而重啟無法處理核廢料的核能發電,卻不評估核廢料對於人民生活環境的傷害,則只顧廠商獲利的經濟發展,應非全民之福。我們要提醒的是,政府的官員持續對媒體強調核能是乾淨的或不排除重啟核能,上述言論雖然不會犯了藐視國會罪,但卻可能失信於人民,這應非卓榮泰院長與賴清德總統所樂見的。 國發會的首要任務應是,落實賴總統提出「創新繁榮、公義永續的台灣」,而非重啟核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