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14 17:31:59瀏覽339|回應0|推薦0 | |
2019.05.27 本文出自/照護線上 ◎編輯/王家瑜整理 膽結石是常見的膽囊疾病,為什麼會有膽結石呢?或許可以從「膽汁」開始說起。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說明,當肝臟分泌膽汁後,會將膽汁送往膽囊儲存,等到我們吃東西時,膽囊就會把膽汁送進消化道幫助消化脂質;有時候膽汁濃度太高,或是膽固醇過高、膽囊的收縮功能太差,都可能讓膽汁排出不順利。膽汁滯留在膽囊裡,後來就形成了膽結石。 發現膽結石該怎麼辦呢? 如果膽結石只是留在膽囊裡面的話,通常大概不會引起太大的問題。但是當膽結石微微往前進,卡在膽囊管,就會影響膽汁輸送的路途;因為無法順利排出膽汁,膽囊裡的壓力不斷地上升,後來就會造成膽囊炎。 膽囊炎發作的時候,絕大部分典型的表現是這個人先吃了一頓大餐,之後開始感到右上腹痛,痛感可能延伸到背部或右邊肩膀,患者會想吐、發燒;假如卡住總膽管的話,還可能會以黃疸來表現。 結石讓膽囊發炎 不及時處理恐變敗血症! 膽囊發炎通常需要開刀處理。聽到開刀,很多人就有顧慮:一定要開刀嗎?白映俞強調,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膽囊發炎,膽囊壓力會愈來愈大,可能導致潰爛、惡化、壞死,到後來甚至破裂,裡面的膿、發炎物質就會流出來,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演變成更棘手的情況。更何況,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溶解膽結石,以經驗來看,膽囊炎發作過後常會反覆發作,所以目前普遍認為如果膽囊炎發作的話,應該要手術切除膽囊。 想要避免面臨膽結石引發膽囊炎,白映俞建議平時盡量遵守這4個原則:定時進食,不要有一餐沒一餐;多攝取膳食纖維;不要快速減重;最後,還要維持適當體重,就能免於非開刀不可的窘境。 膽結石「重女輕男」 飯後出現2情況就要懷疑 ---- 健康2.0 2019.03.18 本文摘自/北市聯醫醫訊154期 記者/曾金月整理 女性中年後有膽結石的比率增加,雖然大部分病人不會有症狀,可與膽結石和平共處,但仍須健檢追蹤。一旦發作,及早手術切除,並不影響消化功能。 膽囊是一個可伸縮的囊狀物,連接於肝臟下方,作用是暫時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等食物進入腸道,就釋出膽汁來分解油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郭詠怡表示,當膽汁無法保持液體狀態,形成結晶沉澱在膽囊,即為膽結石,分「膽固醇、膽紅素」兩種成份。 常見2大症狀 膽結石是常見疾病,大部分病人一輩子都不會有症狀。若有症狀出現,多半是常打嗝或右上腹疼痛,飯後更明顯,特別是吃了油膩食物。結石卡在膽囊出口,會引起膽囊炎;掉到膽管,則會引起膽管炎。發炎時,除疼痛外尚會發燒、嘔吐,白血球升高,也會出現黃疸。結石若進一步掉到胰管開口處,會引發更嚴重的胰臟炎。 郭詠怡指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主要有4個「F」: 1.肥胖(Fat):嗜吃高熱量、高油脂食物,膽固醇較高,易有膽結石。此外,快速減重或長期不吃早餐、三餐不定時也要注意,會使膽汁濃度增加,促進膽結石形成。 2 .40歲後(Forty):年紀越大,有膽結石的機率越高。 3.女性(Female):成年女性罹患率約為男性的2倍,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長時間待在家裡,少運動,膽囊肌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易造成膽汁淤積,產生結晶。另外,女性荷爾蒙會影響膽紅素形成,也會影響膽囊排空,促成結石形成。 4.懷孕(Fertility):孕婦的膽汁飽和度增加,加上女性荷爾蒙作用及膽囊收縮不良,形成膽結石的機會增加。多次懷孕,發病率更高。 此外,糖尿病、溶血性貧血、胰臟疾病、肝硬化等,也會提高膽結石機率。如有家族病史,父母、兄弟姊妹曾有結石,罹患機率也會較高。 腹腔鏡切除術癒後佳 針對有症狀的病人,郭詠怡建議在發作72小時內做腹腔鏡手術,將膽囊連同結石一併切除,相較傳統的剖腹式手術,傷口小、住院天數短。若拖過72小時,需先以內科方式治療,穩定後再做手術。少了膽囊,並不影響消化功能,也不影響健康,膽汁會直接從肝臟進入腸道進行消化作用,初期可能會有拉肚子現象,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適應。 預防膽結石的最佳方法是飲食均衡,三餐定時、要吃早餐,少食油膩、高蛋白、刺激性食物等;同時,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已有膽結石的人,每年應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追蹤是否有變。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