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12 21:08:10瀏覽962|回應0|推薦0 | |
《暗殺》中,策劃1933年大暗殺的是金九,籌備者是金元鳳 。1919年朝鮮"三一運動"被日本人血洗後,金元鳳在中國吉林組織"義烈團"。 義烈團,是以朝鮮獨立運動家金元鳳為中心的民族主義武裝組織,在1919年(大正8年)11月10日成立。因三一獨立運動的非武裝鬥爭路線失敗,朝鮮獨立運動家摸索國外武裝鬥爭的經驗。金元鳳與13名朝鮮獨立運動家在吉林省結成義烈團。以正義猛烈的朝鮮獨立精神為基調,在日本帝國主義心臓對殖民地組織要人採直接攻擊。 1920年(大正9年)對釜山警署施放炸彈襲擊,翌年對朝鮮總督府實行炸彈爆破, 1922年(大正11年),以吳成崙為中心的3人在上海試圖暗殺田中義一,但失敗了導致一個沒關係的美國女人死亡。 1923年(大正12年)申采浩發表朝鮮革命宣言,指武裝鬥爭促進朝鮮民族精神覺醒。 1932年初,率領義烈團到南京,與力行社書記滕傑接觸,蔣介石批准在南京郊外組建義烈團幹部學校(也稱「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幹部學校」),從1932年9月至1935年9月招生3期,培養了125名學員。[1] 1935年(昭和10年)改組為朝鮮民族革命黨。 金元鳳早年生涯 金元鳳出生的年代,正是朝鮮被日本侵略者殘酷統治的年代。朝鮮農民尤深受其害,辛苦生產出來的大米被侵略者野蠻地掠奪,勞作一年連米飯都難得入口,但重視文化的傳統還是使得父母將8歲的他送往家鄉的同和學堂學習漢語,接受正統的儒家傳統教育。12歲的時候,他進入家鄉的同和學堂學習漢語,接受正統的儒家傳統教育。雖然他在這個國中級別的新式學堂隻待了2年,但校長全鴻杓成功地使他年少的心萌生了排日思想。義憤填膺的他到了漢城,在愛國志士創辦的中央高普二年級插班學習。在校期間,他就開始組織練武團,積聚反日力量。當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之後,16歲的他來到漢城(今首爾),進入愛國志士創辦的中央學校學習。在校期間,他組織練武團,團聚反日力量,奔走慶尚北道、忠清南北道、全羅南北道、京畿道、江原道等地,結交抗日義士,尋機起事。 義烈鬥爭 1916年金元鳳來到中國天津,進入天津德華學堂學習德文。1918年9月,進入金陵大學學習。1919年11月9日,他與尹世胄(即石正)、梁健浩、韓鳳根、韓鳳仁、金玉、姜世宇、李成宇、徐相洛、權俊、申哲休、郭在驥、梁東宣等在吉林城成立以實施暗殺手段為主的反日獨立團體朝鮮義烈團,他被推舉為團長。據1928年11月該團發表的《建團九周年紀念宣言》統計,他們共進行了大小23次暗殺破壞活動。 金元鳳成立義烈團 在各地活動時,他深感日本侵略者在武力上的強大,決心學習軍事知識,組建反日軍隊,用武裝暴力手段推翻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通過對世界局勢的研究,他認為德國的軍事學術水準最高,便想留學德國學習軍事。但當時朝鮮的情勢,是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留學條件的。于是他在1916年來到中國天津,進入德租界內由德國商人籌資創辦的德華學堂(1907-1919,中學)學習德文。 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金元鳳的計畫遭到了挫折。1917年3月,中國北京政府宣布對德絕交。8月又宣布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留在中國的德國人或者被驅逐,或者被關押,德華學堂也被查封,金元鳳因此失學。 在中國期間,他和朝鮮志士金若水、李如星等密切交往,共謀在中國開展反日鬥爭。1918年9月,他們來到南京,進入金陵大學學習。 1919年2月,前往奉天的金元鳳聽到了國內爆發"三·一"獨立運動的訊息,他更加堅定了用武力才能使朝鮮獨立的信念。到達東北後,他會見了韓國獨立組織義軍府的主席呂準和軍務部長金佐鎮,這都是些主張武力復國的代表性人物。金元鳳通過對延吉地區獨立運動的考察,認為獨立軍的力量比起日本侵略者還很弱小,如果僅僅依靠這支武裝,復國的希望將遙遙無期,他決定採用更加激烈的手段。 1919年11月9日,金元鳳和尹世胄(化名石正、石鼎,1901年生于朝鮮密陽市。1919年朝鮮"三一運動"後,在中國吉林組織"義烈團",因策劃刺殺朝鮮總督而被捕入獄7年,出獄後流亡中國,擔任黃埔軍校教官。1935年在南京組建朝鮮民族革命黨,任中央執行委員,被稱為"朝鮮民族革命黨的靈魂"。1938年在武漢成立朝鮮義勇軍,1940年帶領朝鮮義勇軍混編支隊進入太行山抗日根據地,與八路軍並肩作戰,著名的朝鮮獨立同盟總部和朝鮮青年軍政學校,就是在涉縣的中原村和南庄村成立的。1942年5月28日,在反"掃蕩"作戰中,為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等機關安全轉移,朝鮮義勇軍與八路軍總部警衛部隊並肩戰鬥,尹世胄壯烈犧牲于涉縣庄子嶺,時年42歲。)梁健浩、韓鳳根、韓鳳仁、金玉、姜世宇、李成宇、徐相洛、權俊、申哲休、郭在驥、梁東宣等13人在吉林城巴虎門外中國人潘某家秘密集會,決定成立以實施暗殺手段為主的反日獨立運動團體--朝鮮義烈團,金元鳳被推舉為團長。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