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行南向政策,不能只是經貿掛帥、賺錢為主、台商為大 (上) ---- 陳至潔
2017/11/26 08:08:00瀏覽548|回應0|推薦0

2016/10/01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總統的新政府執政後,銳意加強與東南亞及南亞區域國家社會的關係,以舉國之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將台灣與這些國家關係的性質,由外交與經貿關係提升至戰略層面。

行政院幾乎所有部會都在各自業務範圍內啟動與新南向政策有關的施政方案,使得新南向政策已十足地成為牽涉多部會、考驗政府綜合執政能力的複雜政務。而「南向」也迅速攻占各媒體頭條版面,成為時髦新潮的詞彙。

雖然「南向」已成為蔡英文「新政」的指標,但是台灣政府與社會人民卻徹底忽視了南向政策的另一群主體,也就是東南亞的社會。目前新南向政策的主流論述,大抵是由三群人士所掌握:負責新南向政策的政務官、在東南亞經營的台商、以及為政府與企業南向政策出謀劃策的智庫專家學者。在他們的南向論述內容中,台灣是主體,而東南亞是客體。政府官員與智庫專家在討論東南亞與南亞時,不外乎提供各國社會的經貿統計數據,用以強調這些社會的經貿潛力是台灣進一步發展國力的機會。而工商企業界對東南亞的討論就更加地以台灣自我(甚至是以台商)為論述關懷的重心,強調的是台灣政府要怎樣推動新南向政策才能對在當地的台商有益處。

新南向政策雖然在一開始號稱是以人為本,不過短短四個月已清楚顯示,主流論述仍然是以錢為本,以台灣能賺多少利益為本,甚至更為狹隘地限縮至以台商能賺多少錢為本。

至於東南亞與南亞社會人民是誰、他們在想甚麼、他們對自己社會的看法為何、他們對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社會關係的期待是甚麼,則從來不是台灣社會主流論述的重心。新南向政策的精神仍然是舊思維,目的是在強化台灣政商關係良好之群體的特殊性利益,這是徹底的新瓶裝舊酒。

新政府的舊思維是這樣的根深蒂固,以至於當主理新南向政策的黃志芳出任台灣駐新加坡代表之後,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即行裁撤,任務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接手,說到底仍舊是經貿掛帥,賺錢為主,台商為大。東南亞的社會與人民,只是政策說帖中一堆冷冰冰的數據,以及政商關係中被榨取的資源與勞動力。我們真的理解東南亞與南亞的社會與人民嗎?當台灣的政商名流誇言要進行新南向政策時,他們參考過東南亞人民的想法嗎?東南亞在台灣主流政商論述中,就是個無主之地,無國之民,等待著台灣人去開發牟利。

我們也可捫心自問,你我在人生歷程中,是否結交了東南亞或南亞的朋友?我們是否誠心認為學習東南亞語言和文化是一件很潮很酷的事?台灣到底有多少人,是把認識東南亞當一回事在進行的?東南亞與南亞,除了傭人與度假海灘之外,對台灣只意味著落伍、懶惰與骯髒,而我們甚至從未認識一位從那裏來的朋友,就敢於下這樣的斷言!台灣人自認為是先進高端的北方人,要到東南亞與南亞給可憐的當地人民施予援助、但我們可不是甚麼東南亞的一部份,我們可是先進太多了!

抱持這種心態、徹底蔑視東南亞與南亞在地人民主體性的新南向政策,其行動的核心便是利用、掠奪與剝削。台灣的生存與繁榮,是建立在榨取東南亞資源的行動基礎上。而東南亞的人民與社會,會接納我們嗎?能夠歡迎我們嗎?如果新南向政策有任何新的內涵,那首先必須是台灣對自我定位的改變。台灣人民、社會氛圍、與政府施政方向,都必須在心態上有明顯的調整,新南向政策才有長遠的價值。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09178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