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9 03:33:35瀏覽523|回應0|推薦0 | |
圖一 清 楊鳳年 笠型壺 高7.8釐米 口徑3.2釐米 此壺底鈐“楊氏摹古”印款,把梢下有“玉禽”小章。 壺身銘:“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曼生銘,羽岑山民書。” 此壺造型簡樸,形似署天所用的箬笠,色澤古雅,而壺銘則具有使人深思的哲理,更令人喜愛。 此壺由楊彭年之妹楊鳳年(字玉禽)作,楊氏製壺得家法。 壺銘作者為龔自珍(1792-1841年),字爾玉,更名易簡,別號羽岑山民,浙江杭州人,史學和文學家。 道光九年中進士,官至內閣中書、禮部主事。 楊氏家族摹古複製,使紫砂壺藝術得以宏揚流傳。 圖二 清 楊彭年 笠型壺 高7.8釐米 口徑3.2釐米清 陳曼生銘此壺造型似夏署所用之箬笠,形狀簡樸,色澤古雅,令人喜愛。 壺身銘文頗令人玩味。 “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意思是:斗笠能遮蔭,得蔭去署,茶水能解渴,這對於人的需要來說是一回事呢?還是兩回事呢? 我佛既然無說,就要靠自己去思索,去聯想,由有限到無限。 銘文不長,卻頗有深意,有使人深思的哲理,所以,曼生壺特別受文人及藝術家所喜愛。 這把台笠壺原為著名畫家亞明的藏品,後被海上畫家唐雲見到,便念念不忘。 回到上海寢食不安,於是又趕到南京住在亞明的沙硯居中,反復觀看,如此往返幾次,不忍釋手。 亞明見唐雲已老,生怕出事,便慨然相贈,此壺就成了唐雲“八壺精舍”的珍藏之物。 平常心論楊家笠型器應為輕赭色蜜吷泥,玩陶之人,多依循宜興陶器圖譜盲目追捧,同云盡,不能解意。 蓋通曉配泥秘法者,字裡行間,皆留伏筆,不會言盡,必留無窮後患故。 蜜口泥是殘字還是伏筆隱字,本山可用高檔之泥,屈指可數,採掘必竭。 今達二百種之譜,更甚者,竟可按不之名即為某泥,大肆宣傳,商業炒作,換以暴利,世風盛昔,遺世真器,尤顯彌珍。 蜜吷泥之源由,將殘字做口,疏而不察,傾宜興陶器圖譜本藝之類別,遍本山泥料侍茶性,得真器,藏玩日久,修習至臻,可窺其堂奧。 “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此二器文,道茶表本,同如世法,釋性解俗,皆一。 史載迄今何其眾,然多覆塵土,明闡此述,泥已盡故文表無憂。 無利無弊,信者恆信。 平常心再論,現在一些人炒作泥,恐怕從未見到過泥陶成前與後的色彩效果與變化。 不過是接近某泥色的紫砂、緞泥、清水泥罷了。 泡茶效果較之黃龍山嫩紅泥而不及,遑論依序而上且均已滅絕的黃龍山老紅泥、趙庒山石黃泥(俗稱朱砂泥) 、黃龍山天青泥。 片面且斷句形容胎色的幾個字眼便推及為某泥,單憑逼茶二字便知一二,胎色作假於今日,實輕而易舉之事。 所幸,茶湯不會說謊。 逼茶何誤,容後再談。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