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lowing in the Wind
2020/03/27 19:26:31瀏覽2028|回應15|推薦154

 https://lineday.co/peter-paul-and-mary-blowing-wind-lyrics-translation/

 上面網址點開來,是一首反越戰的老歌,歌詞意境優美;如今疫情加上政治口水,這首歌大概老中青都適合聽。世間代代有紛擾,讓紛擾隨風去吧!

  此刻,我想用這首歌來追念我3月12日晚上9:07過世的小阿姨。除父母兄弟姊妹外,她與我最親,曾經是我第二個母親;她影響我的一生,我卻在2008年母親過世後與她漸行漸遠。去年3月18日畢耀遠神父殯葬彌撒後, 我還很訝異84歲的阿姨腰桿挺直、臉龐亮麗。只聽說春節前一個月跌了一跤,小弟與二弟同去探望;我還思慮著怎樣去慰問,怎麼她的健康就急轉直下?

   阿姨家人丁單薄,未發訃聞,只有line告知幾位鄰近親友;第二天下午4:30公墓臨時靈堂追思彌撒;第四天入殮與火化儀式,3月16日殯葬彌撒後,直接入厝斗南天主堂聖三公墓。她一生在教會非常活躍,很多家庭接受過她的輔導與接濟;臨終神智極清醒的她,一度拒絕告解,讓家人很著急;受託為她辦終傅聖事的武神父,問她「是否願意心裡發痛悔,讓神父為妳求上主寬恕一切罪過?」阿姨終於首肯,在神父為她傅油後闔上眼睛。我兩度瞻仰她的儀容,都好像看到自己的母親。

   阿姨只大我17歲,她結婚時我當她的花童;誰知道姨丈花心,不僅不養家,還偷阿姨織來掙生活費的毛衣去典當花用。33歲不到,她離婚帶著兩個小孩給外婆照顧;自己到永泉教義研究中心研讀,取得傳道員資格。她帶著兩個小孩,擔任斗六玫瑰堂傳道員;她租住一小小平房,位置與教堂交界。從高中乃至結婚前幾年,斗六玫瑰堂與她家,是我們兄弟姊妹恍如第二個家的地方。我與她互動,印象最深的有:1.高二時,她要我陪伴去高雄,當面質問大表姊夫(大舅女兒)外遇鬧離婚的事;我木訥,但一雙眼睛骨碌碌,阿姨大概認為我有鎮攝作用。2.大一升大二,我為自籌學費,借住台北大姊家,以便兼顧救國團分發的工作、主教團出版物校對整理、與兩處家教。工作焦頭爛額,暇時還要幫大姊帶小孩;有一晚忙完進浴室澡洗到一半,大姊遞進來阿姨寫給她的信。信裡殷切告誡:切勿讓娘家人干擾到婚姻生活,沒必要讓居住空間更狹隘。記得當晚我默默拿著自己小小包袱,倉惶投奔任職主教團秘書處一位鄭小姐住處。我與鄭擠一張床三個星期,順利升上大二。3.大二下到大學畢業前,每學期的學雜費、生活費再怎麼打工都不夠;阿姨雖然碎念,會在我快絕望時,給我引來救兵。4.任教國中第三年,邱家沈家催逼結婚甚急;看多了家族內失敗的婚姻,又加上邱兄多方讓我感冒,我百般推拒。阿姨扮起spy,在友人相助下突襲邱兄辦公室與現場工作狀況;弄清楚他的為人後,大家都鬆一口氣。5.剛結婚那年,我常常逃去阿姨家;她總溫馨接待我住幾天,再電告邱兄來接我回家。後來她轉當明治奶粉訪視員,又自購新居,兒女結婚;我弟妹們陸續成家,每一對都紛紛生兒育女。我們6對的每個兒女,全都吃明治奶粉長大。

  2004年家父糖尿病加上攝護腺癌,2005年家母肝癌;雖然聘僱了外勞照顧,但是必須有專人帶父母看醫師、督導外勞照料父母服藥與家人三餐、張羅食材與生活用品、接待絡繹不絕探望的親朋、核計爸媽每個月所需花費與各家分攤額度、付外勞薪資與請假時人力調度....等等。兄弟姊妹無論國內外每一家大大小小不是上班就是上學,只有我夠格申請退休;因為住處離娘家不遠,離服務的學校很近,我每天回娘家當管家,每周回學校兼幾節課。每天都要花錢,每個月要收錢不固定也不容易;我常常乾脆自己掏腰包,若有餘錢就存進母親郵局帳戶當安養金。2006年家父過世,弟妹為爭領喪葬補助幾乎翻臉;我叫大夥坐廳堂,講明白「你們兩個一人領一次,這次領的先墊付喪葬費不足款。」2008年母親肝癌過世,她存簿的安養費付了殯葬費用後還餘36萬,我看小阿姨沒有甚麼退休金,兒女收入不高,建議這筆款項轉入二弟兆豐金帳戶,再由任職該分行的妹婿每個月轉3600元入阿姨戶頭,以便保證她老來有穩定的補助。

  母親因為愛心廣布,守喪期間天天有來自雲林縣各地的教友們來參加追思彌撒;有些主祭神父證道時,會邀請在場的教友分享家母行宜。出殯前一天晚上,家人各個淚漣漣,我代表大家致意後,有一位阿姨堂區的劉姊妹出來為家母的德行典範做見證。父母都過世後,大哥要我們姊妹們拋棄繼承權,我們四位爽快簽了;遺產分配清楚後,大哥二弟又提議修葺老家。總花費120萬,大哥出50萬;大姊大弟不參與,我們四位與Mary各出15萬。落成請眾親戚來老家吃歐式自助餐。阿姨帶著幾位教友來參加,席間她突然問我,「為妳媽做證的劉姊妹母親過世,為什麼妳一台彌撒都沒有參加?」我告訴她,我不知道這件事,而且我也不可能甚麼活動都參與。阿姨很生氣,認為我說謊在先,又推卸在後;她當著眾賓客罵我,「像妳這樣的做人,以後到天主台前,即使再修多少德,有用嗎?」我感到很寒心,但是我還是沉住氣,大聲回答她,「阿姨,妳是長輩;有沒有用,今天隨妳說吧!」從此我將阿姨列為拒絕往來戶,我避免碰到她,也不願意聽到任何與她有關的事。直到2013年邱兄罹膀胱癌,為了求上主醫治,我去探訪阿姨,請她為邱兄禱告。阿姨答應後說,「我忘了是否說過甚麼得罪妳,我老了,請妳一定原諒我;也謝謝妳們兄弟姊妹,一直不斷照顧我。」

  2015年8月25日Mary妹妹驟逝,2018年10月與11月大弟與大哥撒手人寰;我們沒有通知阿姨或大姊,四家姊弟妹相依為命;小弟常常會來告知我阿姨大小事,坦白說,我對當年自己那麼付出與犧牲,收到的卻是那樣的否定甚至汙衊,心很難不存芥蒂。但是阿姨過世,也只有我與小弟全程參與。誰能論斷人的一生呢?只有上天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chershen&aid=13219973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宋子平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3/28 17:41
看完後只有一個感想,
人事,不是一件很容易修行的事^_^。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0-03-28 17:49 回覆:
剛剛看妳的「掐指神算」。說真的,人生一路上的各式各樣「人事糾葛」,不知道說出時間點後,能否神算出因緣與結果?

楚欣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3/28 15:00

兒孫滿堂不及老伴在旁,兒女尚且要淡看,何況其他親緣

若是老伴不淑,那就自立自強嘍,人生就這麼回事,

問心無愧,一切安然~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0-03-28 15:32 回覆:
楚欣對人生看得極為通透。
細寫幾個成長過程中動靜影響我呀生者,幾篇寫下來間接回顧、檢視自己這ㄧ路的起伏、跌宕、酸甜苦辣..等等。至今的心得就是:做自己「心」的主人,外在再怎麼困頓或順遂,自己的心都不能迷失了。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0-03-28 17:38 回覆:
更正:一生,非[呀]生。
老來眼花,常打錯字。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3/28 10:11

好在有小阿姨的信,您及時離開大姐家。我猜她的意思是,房子小,人多又有姐夫的顧慮。

您的小阿姨是很自律,而且是位嚴謹助人的獨立女性。往事如煙。(有這首歌?)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0-03-28 11:43 回覆:

Dear AL 說得是! 當年只覺得受到冷酷待遇,現在回想起來,平白而得的關愛與照顧更多!

我阿姨一生真的克己甚嚴,若非如此她也不會堅持「不辦告解」。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3/28 08:47

呵呵,當然當然,

太喜愛這些歌曲了...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Country Road Takes Me Home...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哈哈哈...不知不覺給它過癮唱起來了!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0-03-28 11:38 回覆:
正華牧師愛唱的歌我都愛聽,現在正聽著" Green Fields"; 相信這首也一定是您最愛之一,喔!還有很多folk songs都伴我們成長....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3/28 01:10

親愛的Maria,

真的是難為您了!

然而,上主清楚一切;

我們每一個人,將來都要在主的面前交帳。

順便告訴您,我也非常喜愛這首Blowing In the Wind;

年輕時候的我,常常抱著吉他、飄著長髮,一遍遍地唱著我深愛的一些歌。記得我也喜歡Joan Baez的一首: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0-03-28 08:30 回覆:
陳牧師好,真高興讀您的迴響。
美國鄉村歌曲是我們這ㄧ代的共同回憶;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與Country Road Takes Me Home 相信也是您愛彈唱的歌。
再兩週就復活節了,讓我們一起祝禱:到那時候,疫情緩和下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