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泡茶四要素
2014/05/11 11:01:40瀏覽7573|回應0|推薦0

 

 

       沖泡茶葉要好喝需要注意茶與水的比例、泡茶水溫、時間、次數,以下就進行介紹:

(一)茶與水的比例

◎不同水量對茶湯滋味的影響:

沖水量

50cc

100cc

150cc

200cc

茶湯滋味

極濃

太濃

甘醇

偏淡

上表:投入1克的大宗紅、綠茶,沖上5060cc水,能取得較好的沖泡效果。綠茶、紅茶、花茶,按15060的比例,確定茶水比例。

烏龍茶: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它的用茶量比較大,通常投入1公克烏龍茶沖水量20cc左右比例。  

普洱茶:普洱茶的用茶量僅次於烏龍茶。一般說來,飲普洱茶側重於嘗味,其次是聞香。用茶量一般是每1克茶沖水量2030cc比例。

碎茶:多採用袋包形式泡茶。由於碎茶已經揉切成小顆粒狀,很容易將茶汁浸潤于水中,所以,多為一次性沏茶,通常每克茶可沖水6070cc 

(二)泡茶水溫

茶汁浸出速度:

細嫩、鬆散、切碎的茶 〉 粗老、緊實、整葉的茶。

沖泡茶的水溫高低:

粗老、緊實、整葉的茶 〉 細嫩、鬆散、切碎的茶。

茶中水浸出物溶解速度3分鐘):

維生素〉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因)〉脂類 〉多糖 

據多次測定,用3公克大宗紅茶,採用不同的水溫,分別沖入等量150毫升的開水,經過5分鐘浸泡後,其茶湯中的水浸出物含量如下: 

水溫(℃)

100

60

水浸物(%

95100

4565

1凡高級細嫩的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優綠茶:一般只能用8085℃的水溫來沖泡。

1)、如果沖泡茶水溫過高:

   a茶湯、葉底泛黃;

   b茶芽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觀賞性;

   c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營養;

   d茶多酚很快浸出,茶湯易苦澀。

2)、如果沏茶水溫過低:

   a茶的滲透性降低,茶片浮在湯面;

   b茶的有效成分難易浸出,茶味變得淡:

   c茶的香氣成分不易揮發,降低茶的香氣。

 

(三)、水與時間

各類茶的沖泡時間:

1、大宗紅、綠茶,第一泡以沖泡3分種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那麽,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這樣做,可使一杯茶中的茶湯前後相對一致。

2大宗紅茶、綠茶、花茶:9095℃的開水沖泡。

3、烏龍茶、普洱茶:須用9095℃開水沖泡。特別是第一次沖泡,更是如此。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才能將茶汁浸泡出來。 

烏龍茶,用茶量較大,又加沖泡茶的水溫高,因此,第一泡半分鐘至1分鐘,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鐘左右,這樣可使各泡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也就是說,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使前後茶湯比較均勻。

普洱茶,第一次沖泡的時間1015秒鐘,以後每泡增加5秒鐘。

4、磚茶:製茶原料比較粗老,而且在重壓後使其形成磚狀。這種茶即使用剛沸騰的開水沖泡,也難以將茶中的汁水浸提出來,所以,得先將磚茶搗碎成小塊狀,再放入壺或鍋內,用水煎煮後,方可供人飲用。 

        泡茶時間必須適時,時間短了,茶湯會淡而無味,香氣不足:時間長了,茶湯太濃,湯色過深,茶香也會因飄逸而變得淡薄。茶葉一經用水沖泡,茶中可溶解于水的浸出物,就會隨著時間的延續,不斷浸出和溶解于水中。所以,茶湯的滋味總是隨著沖泡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如果仔細體察,還會發現用沸水沖泡後的茶湯,在不同時間段,茶湯的滋味、香氣是不一樣的。

5花茶:為了保香,不使香氣散失,沏茶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分鐘左右便可飲用。 

序號

茶名

可續水次數

茶水比例

水溫

1

大宗紅茶、綠茶與花茶

23

15060

9095

2

烏龍茶、普洱茶等

36

12030

90100

3

細嫩名優茶

2

15060

8085

4

單芽茶

12

15060

80

5

碎茶(袋泡茶)

1

15070

95

6

高山烏龍茶(球型)

58

12030

9095

7

老茶

610

12030

90100

Ps:茶水比例還是要依品飲者喜好而定。

(四)、泡茶續水的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以大宗綠茶為例,一次性沏泡的浸出率,氨基酸高達80%以上,咖啡鹼近70%,茶多酚為45%左右,可溶性糖少於40%。測定結果還表明:大宗綠茶一經沖泡,每次在茶湯中的可溶性物質含量是不一樣的。

沖泡次數與水浸出物的關係:

沖泡次數

浸出物質占總量的比例

浸出物累計(%

第一次

5055

5055

第二次

30

8085

第三次

10

9095

第四次

23

9298

第五次

0

9298

            ◎摘錄至台灣茶訊編撰《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4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