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野生茶樹之書寫
2014/05/09 18:01:49瀏覽693|回應0|推薦0

台灣野生茶樹生產於水沙連附近山區,因而詩歌中有不少關於野生茶樹的書寫。康、雍年間陸續有許多中國內地文人與販夫走卒等渡海來臺,不僅帶來新的茶種、更將烘焙茶葉的技術傳入台灣。大抵乾、嘉年間,茶已經成為台灣當地文人生活的一部份。由於台灣地形特殊,十分適合茶樹種植,山泉水質極佳,清代台灣茶更是世界有名。好水搭配好茶,同時,飲茶能夠清心、醒腦、消解暑熱,品茗自然成為台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部份。因此,觀察台灣古典詠茶詩歌,兼可釐清台灣人民飲茶歷史之發展脈絡。

清道光年間(18211850)陳學聖〈水沙連〉詩云:「品茶誰譜水沙連,辟暑亦供石鼎煎。廿四社番阿堵處,追幽鑿險利無邊。」道光20年間,台灣飲茶傳統已經長達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官修府志中記載水沙連茶,陳學聖以水沙連為題,以為台灣人當時品茶已經不喝水沙連茶,同時指出水沙連採茶地形十分險惡,須仰賴原住民才能深入採摘。而此茶用石鼎來煎飲,不僅能夠解渴,更可祛暑除瘴。此詩歌正好呼應《諸羅縣志》、《臺海使槎》等記載,溯源台灣本土茶產於水沙連與當地地形之幽險,不容易開採之艱辛歷史。

而清康熙年間(16621723)舉人吳廷華,於雍正三年(1725)曾經擔任福建海防同治,嘗奉檄查臺灣倉庫,協同平定諸羅縣亂。其〈社寮雜詩〉第十首云:「纔過穀雨覓貓螺,嫩綠旗槍映翠蘿。獨惜未經嫻茗戰,春風辜負採茶歌。」

    吳氏之〈社寮雜詩〉共有十首,生動刻劃記錄當時原住民在台灣之風俗。吳氏記錄自己到了貓螺,看到嫩綠的茶葉,其一芽一葉如同一旗一槍,茶色品質相當翠綠,可惜沒有經過與不同茶葉比較,當地人並不敢飲用,辜負了採茶人辛勞唱著採茶歌,流汗所採摘的茶。可見當時台灣所居住的原住民並不敢飲用台灣本土所生產野生的茶,直到漢人進入,大量進口、移植墾殖之後,茗飲之風才在台灣興盛起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19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