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8 07:20:40瀏覽2247|回應5|推薦80 | |
小時候,從我有記憶開始,媽媽很喜歡唱歌給我們聽,從童謠到當時流行的電影主題曲,她都會唱,在五ˋ六零年代的初期,不要說電視,連收音機都奇貨可居的時候,回想起來,從不知整天在家操勞的母親,是如何學習到這些歌曲的。 但不管如何,我們兄弟姐妹六個,都在母親的歌聲中長大,也不知不覺深深愛上了唱歌,或者說音樂吧。
母親其實是性格非常單純的鄉下婦女,有一顆少有的赤子之心。記憶中,她從不懂說甚麼大道理給我們聽,也不常與街坊鄰居閒聊,卻很喜歡跟小孩子在一起,喜歡熱鬧的地方; 小時,只要我們學校有什麼活動,她通常是最興奮的一個,等到孫子們上學後,也仍然樂此不疲,除此之外,就是喜歡唱歌;耳濡目染,我們兄弟姐妹也自然把唱歌,看得是最大的樂趣了。 我們六個孩子,常趁著怕吵的父親,出外工作時,迫不及待的,在小小簡陋的客廳裡,各就各位,像早有默契的樂團;三哥吹口琴,也是我們唯一的樂器,或用竹筷敲木桌或用口聲製造有趣音響,替大家伴奏,其他人就一起快樂的,分部合唱著學校或收音機聽來的歌,母親不忙時,也會跟著同樂,我們一首又一首的唱著,沉醉其中,都捨不得停止,一直到父親快要回來,聽到他的乾咳聲為止… 所以跟母親一起唱歌,一直是我們永遠忘不了的,最美好的童年回憶,也因此讓我們兄弟姊妹的感情,緊緊相連,甚至各自成家之後。 我常想,這應該是,母親賜給我們這些子女,最好的禮物吧。
後來,我們家終於有了第一部留聲機,應該是我上高中後不久。 記得,那時很喜歡唱片裡,一首日本美空雲雀的"柔"的優美動人的歌曲,卻不懂得日文發音,於是,母親一個字,一個字的教我,直到我會為止,有了唱片的輔助,我也總算唱得不算離譜。 這是我學會的第一首日文歌,也是多年以來,我最喜歡唱,最讓我感傷的一首曲子,因為它總使我想起了母親。 母親的一生,也仿如一首歌,一首悲傷的哀歌。童年失父,嫁給貧窮的父親後,這樣的宿命,並沒有結束;直言直語的性格,又無娘家的依靠,所以在夫家吃盡苦頭;除此, 她生兒育女,種菜、養豬….等操持家務,再加上那年代沒有生育計畫,流產十餘次,更是備嘗辛苦。 幾次放學回來,看到滿身是血的母親,流產被鄰居用拆下的床板,抬到附近的醫院,可是第二天出院回家,又帶著蠟黃的臉,拖著贏弱的身軀,從對街的鄰家,挑著一擔擔的井水回來…..,這樣的情景,始終讓我忘不了。 等到母親晚年,好不容易盼到兒子成親,當了婆婆,以為可以開始頤養天年,沒想到,單純的母親,根本無法應付一個比一個強勢的媳婦們,反而再次增添了她人生的另一段悲歌。 雖然如此,樂觀善良的母親,偶而還是會唱歌,只要她心目中還有聽眾。 她唱搖籃曲,哄外孫入睡,一遍又一遍…..孩子們長大之後,都還依稀記得她的歌聲….. 只是不幸的,在我帶孩子赴美定居後第二年, 母親發生腦中風,跌斷了大腿髖關節,歷經兩次手術,仍舊無效,她從此不良於行,臥躺輪椅; 有整整五年的歲月,像被判處極刑一般,每天寂寞的由日出坐到日落,一向孩子般活潑好動的她,所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 慢慢的,我感覺到,母親已不再唱歌了, 縱使有了卡拉OK的流行,讓唱歌變得更有樂趣,也無法吸引到她。也或許我們已不在她身邊,沒有了她的聽眾吧! 縱使如此,慈祥的母親,寧可忍受思念的煎熬,常不讓我撇下孩子,飛回來看她.....
母親在風燭殘年,飽受著浩劫般的磨難而辭世,我們的悲痛與自責,是可想而知的, 這"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遺憾,也這樣成為我們,終生揹負的宿命。 在母親出殯前,我希望最後一次,再陪陪她,為她守靈, 於是,從子夜開始,眾人都已離去時,我便躺在母親靈柩旁的草蓆上,一邊靜靜的想著母親生前的一切;從我兒時到結婚生子,母親一路陪伴我的情景,一幕一幕,恍如昨日;在我人生轉折的每一點,陪我哭,陪我笑;我使性發脾氣時,默默的在一旁,像大海一般,包容我……;一邊聆聽著身旁錄音機,播放的佛經,說也奇怪,一向膽小的我,心裡竟然感到無比的寧靜,沒想到,那和諧而不高不低的佛音,此時聽起來,竟如天籟之音一般,令人舒坦而平和,彷彿是母親在我身邊唱歌,用她美好的歌聲,來撫平我欲絕的傷痛,拭去我眼角的淚水,讓它慢慢的乾去.... 我也就這樣的,慢慢的睡著了…..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我的母親,竟然透過佛經,讓我再次聽到她慈愛的歌聲….. 母親的恩慈,是這樣的無處不在……在這母親節的前夕,我只祈祝 母親在天之靈安詳快樂,並感受到,我們這份深深的思念與感激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