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知(三十):“英漂”求職百態
2010/04/07 00:19:43瀏覽514|回應0|推薦1

“英漂”求職百態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龍溪微微 2010-04-06

“找工作難,找好工作難,找有錢的好工作難上加難。”雖然這個仿造句沒啥新意,卻成為當下就業環境的真實寫照,對初涉職場的新人尤為如此。也許是抱著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很多大學生甚至高中生都憋足了勁兒打算出國留學,仿佛這是一條通往羅馬的獨門蹊徑。

事實上,西方職場的殘酷程度不亞於東方職場,看似少了些許明晃晃的刀光劍影,實則風險重重挑戰連連,就像一顆五分熟的煮雞蛋,堅固的外殼內充滿不穩定液體,隨時可能改變重心。

金融危機引發的深度衰退加劇了歐美職場動盪,海外華人求職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以我所在的英倫島國為例,排外情緒在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為了保證本國公民的就業權利不受損害,通常只有本國人不能勝任的崗位才會優先考慮外國人,而工作經驗、語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相對欠缺的亞洲留學生謀得高枝的機會就更少了。

儘管留英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還是抱著“盡力而為”的態度去積極尋覓,甘願成為“英漂”一族。在我結識的留學生當中,畢業後花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找工作的大有人在,在多方投遞簡歷等待面試的過程中,他們還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畢竟英國的待業成本比我們高多了,所以很多人選擇打零工維持生計,但有時連一個餐館侍應生的低級職位都要等兩三個月才能競聘成功。

正因為大的就業環境不夠理想,“守株待兔”成為過去式,不少留學生選擇主動出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找不到工作就去兼職、去實習、去做志願者、甚至去創業,為將來求職成功提前鋪路。我身邊就有不少留學生主動參與志願服務——雖然工作不好找,但義務勞動的機會還真不少。做義工在英國很受推崇,如果一個人從未服務過社區、學校或慈善機構,他有可能會被懷疑缺乏奉獻和互助精神,從而被同等條件的競爭者PK掉。

比如我的傳媒專業同學Linda(李丹)就在為諾維奇Future Radio義務製作一檔名叫“中國下午茶”的華語廣播節目,從策劃選題、準備文案、邀約嘉賓、現場錄音到後期製作需要花費大量私人時間,但女主播Linda認為這很值得,因為這檔節目不但能夠豐富當地華人的生活,對她個人能力也有很大提升。高中畢業就赴英求學的Linda計畫畢業後回北京發展,相信在英國本土媒體的實踐經歷將對她有所助益。

前不久,Linda作為傳媒作業提交的一份商業節目策劃書因出色創意被當地電視臺選中,有望落實製作並公開播出——且不論節目最終成功與否,中國學生策劃的節目能有機會出現在英國電視頻道,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男主播Roger(鄭繼偉)的個人經歷更富傳奇色彩,2007-2008年他在英國讀碩期間,發現當地手繪鞋市場仍有空缺,於是大膽找到當地人合夥註冊公司,做起了手繪帆布鞋代理生意。他覺得留學生在英國要找份好工作相當難,還不如自己做做看,沒想到還真賺到了錢,不但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有望將讀博士的三年學費也賺出來。

話雖這麼說,Roger起初決定做手繪鞋生意時也頗動了一番腦筋。他首先排除了英國市場上相對飽和的“中國製造”低端產品,將目標鎖定追求個性、購買力較強的年輕消費群,然後親自拿著調查問卷和手繪鞋樣品在街頭做調查,最終確定主打產品和行銷戰略,並通過與當地鞋店合作銷售的方式降低風險,方才實現盈利。目前Roger的生意已步入正軌,通過尋找可靠的代理商,逐步打開了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市場。

關於創業的艱辛,Roger不想說太多。在兼顧學業的同時,他獨力承擔了聯繫貨源、設計定稿、運輸關稅、品質監控、售後服務、參加國外展會等多個環節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與此同時,他每週還要在社區醫院從事兼職清潔工作約20小時,同時繼續攻讀碩士課程——由於之前讀的是文科類碩士(MA),而他一心要讀的實驗經濟學博士學位要求理科類碩士研究生(MSC)背景,他毅然決定拿下第二個碩士學位。

“現在我最缺的就是時間。清潔工主要是體力活,我會邊掃地邊想問題,工作間隙也會躲進廁所偷偷看會兒書,沒想到我還被評為今年的最佳員工呢,看來是潛伏工作做得好,哈哈!”Roger樂觀地說。

RogerLinda或許只是英國留學生中少數的佼佼者,但從他們身上我不僅看到了勤奮的汗水,更有閃閃發光的創意和勇於挑戰的精神——這才是當代年輕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相信他們畢業後無論選擇留英還是回國打拼,都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江湖險惡不分東西,對國內大學生來說,這些海外學子應對惡劣求職環境的經驗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無論外界有多少不利因素,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印度男孩Jay從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商學院MBA畢業已經三個月了,目前還沒找到工作。我和他走進學校咖啡廳,他警惕地伸著脖子四處張望以免撞到熟人:“我都快被問煩了,每次和別人打招呼都要被問到工作的事,答案還在風中飄蕩。”

Jay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管理諮詢顧問。他本科畢業于印度有名的安娜大學,先在IT行業幹了兩年,然後轉行做了私企業務發展代表,一年後決定出國繼續深造。去年他在MBA諮詢課程的項目中連續拿到三個“優”,在英國上過學的外國人都知道這有多難——沒想到更難的是,過去三個月他一共只投出七份簡歷,全部石沉大海。

“我是班上最年輕的學生,之前只工作過三年。其他同學大多擁有五到八年的工作經驗,但不是所有的英國公司都認可這些異國工作經驗,而且他們只認名校。” Jay抿著嘴說。作為一名成績不錯的亞洲學生,他的求職經歷在母語非英語的商科留學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起初他將目標鎖定英國排名前20的管理諮詢公司,並向其中有招聘計畫的公司投遞簡歷,但沒有收到一個面試通知。“後來我坐不住了,打電話也沒什麼用,我就坐火車去倫敦登門拜訪其中一家公司,跟前台軟磨硬泡半天總算見到人力資源經理,對方問了我幾個問題:‘你是哪所商學院的畢業生?你本科和碩士的CGPA分別是多少?你考過GMAT嗎?你以前在跨國公司從事過管理工作嗎?'我老實告訴他們我非牛劍,沒考過GMAT,也沒在跨國公司做過管理。他們的態度立刻就冷淡下來,讓我留下簡歷回去等消息——這就說明沒戲了。”

“我的父母經常打電話催我,找不到工作就早點回國,年紀不小也該結婚了。他們還埋怨我為什麼不降低要求,在英國找一份IT技術類工作應該不難,可是我不甘心!”Jay說著有點激動起來:“我大學畢業後花了三年時間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喜歡並擅長商業諮詢,它能激發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我就想做這行!如果我為了糊口去做和原來差不多的技術工種,那我何必花那麼多錢跑到英國讀MBA呢?”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屢次碰壁之後Jay調整求職戰略,將關注範圍擴大到英國所有中型以上諮詢公司,並開始考慮他之前不屑一顧的初級分析師崗位。“先入行,再謀發展,不要妄想一步到位。”Jay總結他的求職經驗,並提出了獨到的個人見解:“很多人都覺得求職的第一步是投簡歷,其實不是!求職的第一步是結識人!”

根據Jay的實際經驗,外國留學生在英國找工作至少需要以下幾步:1. 成績和技能。如果你本科和碩士都是玩下來的,求職時必定四處碰壁。2. 建立人際網路。因為你人生地不熟,很多內部推薦職位和招聘資訊你連邊都沾不上!只有在求學階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交活動,大膽去結識本地朋友,才能獲得更多機會和幫助——國內是啃父母的人際網路,國外要立自己的人際網路。3. 挖掘差異化優勢。金融危機後就業機會減少,你一個外國人要和本地人搶飯碗,沒有獨門武功怎麼可以?在尋找和申請職位之前,你一定要想好自己比別人強在哪裡?明確自身優勢才能有的放矢,否則很可能事倍功半。4. 投遞簡歷。英國很多崗位都要求申請者填寫厚厚的表格,闡述你對所申職位的理解,以及對公司形象、行業前景的看法和建議。如果你只是在網上複製一些現成答案並稍作修改,就很難從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這時候如果你能接觸到內部人士,瞭解公司流程和業務前景,填出比別人更有針對性的內容,以期獲得HR的關注和嘉許。5. 面試——深呼吸,好好表現吧!

“如果進了面試,通常就有70-80%的成功可能,所以我一定要拿到面試機會。”Jay的語氣充滿自信,為了填寫某知名諮詢公司的求職申請表,他剛花了一周時間深入調研,並通過導師輾轉聯繫到該公司員工瞭解內部情況,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Jay現在和一位同專業的印裔同學合租一間公寓。不同的是,該同學將求職目標鎖定印度本土,擁有8年工作經驗的他目前已拿到國內三家公司的Offer,而他經過權衡決定放棄惠普印度分公司的技術類職位,選擇美國運通銀行印度分行——很快就要回國上任的他心情很好,雖然對離開英國仍有些戀戀不捨。

Jay似乎並不羡慕他的同學:“人活著要有信念,我的信念就是從事喜歡並適合自己的工作,為此我可以耐心等待——三個月、六個月都不是問題,暫時的焦慮和迷茫肯定有過,但我已調整好心態。只要我目標明確、定位合理,我不會讓自己偏離航向。”生於1984年的Jay還是個年輕人,但他眼神中已經有了三十歲的沉穩。

作者郵箱:lxww2008@sina.co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woo09&aid=39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