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4 22:40:04瀏覽824|回應0|推薦3 | |
氣象武器曾多次用於實戰 戰爭証明,陸地戰場氣象條件對高技術裝備的影響最大。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在作戰領域裡就產生了利用氣象武器進行作戰的“氣象戰”。西方一些國家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提出了氣象戰的各種設想方案。如人工降水造成洪水泛濫和交通阻塞﹔人造乾旱以削弱敵國經濟﹔人工引導颱風,襲擊敵軍港口和海岸設施﹔人工誘發閃電制造森林火災等。 在二戰中,一些國家從軍事需要出發,開始人工造霧、人工消霧的研究和實驗,從而拉開了人類研製“氣象武器”的序幕。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曾利用當時東南亞地區西南季風盛行、季節多雨的有利條件,秘密地在老撾、越南和柬埔寨的毗鄰地區進行人工降雨,先後耗資2160萬美元,投入1400多人,出動飛機2600多架次,投擲催化彈47400多枚,造成了局部地區洪水泛濫,橋斷壩毀,道路泥濘難行,使得“胡志明小道”由原來每周約9000多輛車輛的通行量減少到900多輛,嚴重地破壞了越軍的運輸線。據統計,美軍人工降雨給越南帶來的損失,比整個越戰期間飛機轟炸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在氣象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軍事強國目前已經研制出多種“氣象武器”。在高科技戰爭中,如果能夠有效使用“氣象武器”,奪取“制氣象權”,不僅能夠抑制敵方高技術武器裝備作戰性能的發揮,達到有效保護自己的目的,甚至還能給敵方以毀滅性的打擊,使之不戰自敗。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點燃了數百口油井,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燃燒了大量的廢舊汽車輪胎,都使戰場上空形成了持久的彌天煙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自己的作用。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