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4 04:39:34瀏覽248|回應1|推薦1 | |
2008年,台灣完成了行憲以來第二次政黨輪替,開創現正史上新的里程碑。回顧台灣二十餘年來的民主化進程,國民黨在台灣民意市場中的國家定位領域始終不及後起的民進黨。這也是國民黨在選舉中為何老是吃虧的重要原因之一。 來看看民進黨,台獨固然是假命題、根本不存在任何期待可能性的「口號」。但是它卻被民進黨奉為圭臬,引之做為凝聚海內外支持者向心力的工具。對國內選民而言,台獨則做為「擘劃國家未來美好藍圖」的幌子。 但國民黨從過去到現在卻始終迴避國家定位的議題,且一概以「擱置爭議、經濟優先」為主要基調。在2008年總統大選,固然在民心思變、痛懲貪腐的氛圍下,國民黨順利贏回政權。但是台灣社會當中,民進黨執政八年所遺留下來的「國家認同」問題卻尚未解決。 當問題從不是問題到成為非解決不可的問題時,國民黨領導階層似乎尚未察覺其中的危機已悄然滋長。也許2008年這個問題可以跳過不談,但是可以預見的未來,藍綠中將在此領域決戰。 兩大黨制定型 論述盡量朝中間靠攏 自第七次修憲朝單一選區、國會減半發展後,台灣的政治以不可避免已朝向兩大黨制發展,難以在短期內打破與挑戰。既然,民進黨在國家認同與定位上搶得先機,國民黨何不以敵為師?「拿香跟拜」又有何不可呢? 過去,陳水扁曾在總統任內提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這其實可以做為國民黨未來論述的張本。所謂中華民國四階段論為:「中華民國在大陸→中華民國來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詳細來說,「中華民國在大陸」,指的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民國元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12-1949〉這段期間也是中共當局僅承認的部分。 「中華民國來台灣」指的是戰後日本投降、國民政府受降接收台灣。要注意,這時候台灣與中華民國開始產生政治上的關係,「台灣省」是整個中華民國三十五省中的其中一省。台獨份子始終認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流亡政府,但台灣進入中華民國版圖是在戰勝日本之後而非剿共失敗才退佔台灣。〈民國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 「中華民國在台灣」指的是國民政府自三十八年退守台灣以迄於民國八十五年首任總統民選為止的近五十年。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一心想以台灣為跳板,作為「反共復國、統一中華」的復興基地,不以台灣作為安身立命、永遠安居樂業的依歸。這也是民進黨歷次選舉以來強打國民黨之處:不以台灣為主要依歸! 「中華民國是台灣」指的是民國八十五年後總統直選,人民當家作主時代的來臨。要注意,該次選舉李登輝代表中國國民黨贏得54%的選票繼續執政,代表台灣當時的住民透過合法、民主的程序,給與中華民國政府繼續統治台灣的正當性!中國國民黨也在當時全國具選舉權公民自由意志的選擇下,成為本土政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有「外來政權」、「外來政黨」的問題! 過去,民進黨內有志之士曾提出「中華民國第二共和」之議。筆者認為,國民黨應可認真思考與討論。國民黨既然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作為主要政綱,勢必不可能再走回過去「反攻復國」的老路。與過去做清楚、有效、務實的切割,對台灣、對國家、對社會才會真正有利。 國民黨何不就直接拿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內容做為主張,這樣反使民進黨進退維谷!該決議文有段話最為簡單明瞭:「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台灣未來的主權與走向,交給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這段話中提起中華民國,與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法統的主張形成交集。而待解決的則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最後將如何決定台灣的主權與走向。 這段話更證明民進黨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主張的台獨是假議題。既然「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何必再獨立一次?「她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那又何必勞師動眾、勞民傷財推動所謂的「正名運動」?「交給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又為何在尚未形成共識前,強行推動「台灣國」運動? 倘若台獨激進路線是正確、非推動到底不可的話,民進黨2008年為何會失去執政權?政黨基本盤為何始終在40%上下徘徊?倘若「大福佬沙文主義」、企圖壟斷閩南70%台灣人民意得戰略正確,民進黨為何始終無法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總統大選為何沒有戰無不勝? 國民黨若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民進黨哪能回答得了以上這些問題?將之作為務實、有效、有利的國家定位論述,勝過有無政治明星、有無耀眼政績! |
|
( 時事評論|兩岸 ) |